第(3/3)页 此言一出,未等高览做出反应,周围的将士反倒坐不住了。 “大都督,我等浴血拼杀,才有今日之战果。” “哪有轻易将之放回的道理?” “正是正是,岂不闻一日纵虎,万世之患。” “不能放啊!不能放啊!大都督!” 众将纷纷劝谏李翊不能放人。 李翊摆了摆手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诸公不必如此,此战的功劳照算。” “回头我自会在刘将军面前,为诸位美言。” “至于高将军,乃河北名将,不该受这阶下之辱。” “我将你放回去,说话算话。” 这…… 高览面对李翊的示好,心中感动万分。 他早就听闻徐州刘备礼贤下士,能容英雄,不想连他的属下都这般有魅力。 这比之邺城办公室处,整天与同事勾心斗角的工作环境,实在是好太多了。 高览此刻真有一种放弃高薪高职不要的冲动,转头投向刘营。 如果李翊此刻发出邀请,高览是真的愿意投诚。 但显然是不行的。 只要李翊不开口,高览若是主动提出,那就太掉价儿了。 “谢过君侯!” 高览恭恭敬敬地向李翊作了一揖。 “我已命人取回了高将军的衣物,还背了些酒食。” “待高将军酒足饭饱之后,便可回去。” 高览点了点头,再次拜谢。 之后,便撩衣上马,往临淄而去了。 李翊亲自出营送别,目送高览远去的目光。 赵云自身后催马现出,出声问道: “大都督,适才我已见高览已有归降之意。” “大都督当时何不趁此机会,将这一河北名将收入麾下?” 袁营内部的勾心斗角是非常严重的。 到后期,甚至已经严重到了在战时随意诬陷、扣帽子给别人的存在。 高览、张郃都属于深受其害的存在。 作为河北阵营的大将,不可不谓名位重,薪资高。 可高览、张郃竟能够被气得临阵倒戈,直接烧了攻城器械。 转头率军去投靠曹操。 临阵投敌,在这个时代可不是有多光彩的事儿。 那是需要你下定很大决心,最好还有人给你台阶下。 比如敌方主动招募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那种。 但高览、张郃在没有人招募的情况下,就是直接投了。 并且他们是带着麾下部曲投的,数量不在少数。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两人当时带了多少人投敌。 但当时两人投靠的是曹洪,曹洪甚至不敢接受两人的投诚。 因为人太多了,哪怕是已经烧毁了工程器械,曹洪都怕控制不住。 万一他们是诈降,曹洪军营就完了。 最后还是荀攸站出来劝说曹洪,说两人肯定是真心投降,不必怀疑。 高览、张郃这才顺利进入曹营。 如此你便可以想象,这些年高览、张郃这些河北将领被这些派系斗争,折磨的精神状态有多惨。 “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翊并未详细解释,为什么现在不招募高览。 现在的高览能够总督一州军事,说明他在袁营的地位并不低。 不管你现在是把他杀了,还是把他登用了。 对袁绍来说,都损害不大。 与其等袁绍派一个新的可能更强的将领过来,接管青州。 倒不如保留一个有污点的手下败将。 就凭袁绍内部的“和谐”程度,郭图那帮人不可能不在高览战败这件事上做文章。 “好了,诸公今日一战,都辛苦了。” “可回去畅饮,明日接着进军,攻打青州剩余郡县!” 李翊下了命令,众将士各自领命回去。 不表。 …… 河北,冀州。 此时袁绍已经派了颜良、文丑到前线去。 他自领十一万大军在后,缓慢进军。 尽管袁绍的军令已经下达,可监军沮授仍站出来谏言说道: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请主公速速将之前线调回,否则必然生败。” 袁绍闻言大怒,暗道沮授莫不是在教我做事? 乃叱道: “吾大军未发,汝怎敢妖言惑众乱我军心?” 乃欲将沮授斩首,众将劝勉乃止。 其实对袁绍而言,就算他知道颜良、文丑不能独任,也不能听沮授的。 因为命令已经下达了,即便知道我是错的。 就因为你沮授一句话,我马上朝令夕改。 那我这个主公的威信还要不要了? 以后还怎么领导我手下那帮兄弟? 郭图见沮授弱势,急忙趁机谏言道: “禀袁公,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 “若其浸盛,公何以制之?” “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 “此《黄石》之所忌也。” “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此话,显然是郭图给沮授写的小作文。 核心思想就是弹劾沮授权力太大,又目无法纪,刚直犯上。 太损您袁公的威信了。 臣下与君主的权力一样,那是国家灭亡的征兆啊! 虽然这是郭图作为河南派,算计河北广平派的沮授。 但袁绍却觉得郭图说的很有道理。 一个在外统率军队的人,怎么还能让他参与内政? 于是袁绍将沮授的监军一职撤出,并将其职权一分为三。 分别让沮授、郭图、淳于琼三人各自主管一军。 这只是袁营内部斗争的冰山一角。 只要抓住一个空子,就背后捅你一刀。 消息传回沮授处,闻说自己的监军一职被撤了。 乃临船幽幽叹道: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于是沮授竟直接辞官不干了。 直接舍弃了袁绍大军,以身怀恶疾,打算辞官归去。 袁绍对此当然不同意。 他不是在乎沮授有多重要,而是真让沮授走了,打的是他袁绍的脸! “我大军未发,沮授怎敢如此!” 袁绍气得面色铁青,坚决不同意沮授的辞官要求。 但其他党派的大臣,却觉得这是一个打倒河北广平派的好机会。 于是,纷纷向袁绍谏言,说沮授或许是真的生病了。 不如先让他回家养病,等病好了,再来前线也是一样的。 这话算是给了袁绍一个台阶下。 袁绍不想在大战之前节外生枝,能少些岔子,就少些岔子吧。 于是便借坡下驴,同意了沮授以疾为由,辞官归去的请求。 沮授一路快马扬鞭,回到家里。 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宗族内的所有成员。 将家里的赀财尽数散去,分给众人。 宗族子弟俱不解其意,纷纷问道: “袁公即将一统天下,天命在袁。” “沮公若能辅佐袁公,将来便有从龙之功。” “奈何如此!?”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