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翊既得倚天剑与鸳剑,正式获得兖、徐、豫、扬、司隶五个地区的先斩后奏之权。 李翊既为河南谋主,乃奉双剑向曹刘二人作揖拜道: “荷蒙重托,敢不拜命。” “但乞来日,曹司空、刘将军各聚麾下文武,听我号令行事。” 曹操、刘备俱是欣然答应。 由于是要调动整个河南与河北大战。 这种大事,不可能不禀明天子。 于是,以司空曹操、左将军刘备,联合陈王刘宠,迁任少府的骆俊。 并邀一地之隔,身处梁国的豫州刺史郭贡,一并来陈地朝廷。 正式上书天子刘协,责备袁绍的罪状,请天子下令征讨袁绍。 毕竟大伙儿明面上都还是汉臣,只要刘协一声令下,曹刘就已经占据了“义兵”的舆论优势。 刘宠、骆俊皆是心向汉室之人,袁绍是少帝刘辩一派的。 一旦让他南下功成,遭殃的肯定是陈国朝廷。 所以在利益链上,陈国与曹刘是一致的。 至于郭贡,他本就是刘备小弟,跟着刘备走的。 只不过是因为他挨陈国近,又作为豫州刺史这种大官,赶来就是帮帮场子的。 故当这帮大臣一齐上书之后,刘协亦不好出声反对,他本就身不由己。 “不知诸爱卿,在何时征讨袁绍?” 曹操持笏板而出,躬身谏道: “启奏陛下,古之命将,必筑坛会众。” “赐白旄黄钺、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 “今陛下宜遵此礼,择日筑坛,拜李翊为大都督。” “督兖、徐、豫、扬四州兵马,另节制司隶军马。” “假节钺,则众人自无不服矣。” 西汉时的将军以大司马为尊,东汉时的将军以大将军为尊。 而到了汉末三国,则被兴起的都督抢了风头。 最早担任都督的其实是袁绍,他兼督冀、青、幽、并四州。 一般来说,同时督四州人马的很少见,即便有也就是挂个名。 但没想到袁神是真的实际控制了四州。 所以袁绍这个名字,直接盖过了他“都督”的身份。 都督此职反而是沾了袁绍的光。 大都督一职正式出现,是在曹魏时期。 但现在,经过曹操、刘备以及陈群、董昭等人的提议。 直接授予李翊大都督一职。 这提前二十多年出现的职位,与历史上的职能大致相同。 都是颁予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然后持节,节制所有高级将领。 有着督内外军事的权力,是战时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不过,它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正式官职。 而是为了战争临时增设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仍旧以大将军为尊,然后才是骠骑、车骑等将军位。 然李翊年纪轻轻,就要督四州兵马,还要节制司隶军马。 最关键的是,这竟还得到了曹操、刘备两人的双双默许。 毕竟他二人有一人不点头,李翊都难居此等高位。 “……善。” 刘协颔首,目光在殿下扫了一圈,唇角勾起一抹浅笑。 “李卿之才,朕亲眼所见。” “若无李爱卿迎朕入陈地,今恐仍为傕、汜二贼所辱。” “只是袁本初四世三公,拥据四州之地,民户百万,战将上千。” “朕知他善于用兵,公孙瓒亦非其敌手。” “李卿年纪尚幼,可能当此大任否?” 刘协心里其实也明白,若是河南河北大战,袁绍赢了,那汉室就真的亡了。 因为真让袁绍一统河南河北,他可不会搞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麻烦事儿来。 袁家一直秉信着,“袁氏出陈,虞舜之后”的谶言。 故袁绍一统河南,必然废帝自立。 刘协也不想步他哥哥的后尘,不然连被废两位皇帝。 这汉室最后的一点脸面都保不住了。 “……禀陛下。” 李翊持笏出列,躬身答道: “翊虽一介书生,今蒙圣恩,托以重任。” “以吾有尺寸可取,敢不效死力耶?” “袁绍虽看似强大,终只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不足虑也。” 说着,又看了眼曹操、刘备,似为了给二人,及文武百官打气。 又接着补充说道: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 “虽弱必强,苟非其人。” “虽强易弱,高祖、项籍之存亡,足以观矣。” “袁绍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 “不如我河南君臣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袁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 “我河南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袁绍御军散漫,法令不严,士卒虽众,其实难用。” “我河南法令既行,赏罚必重,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袁绍凭家世立资,沽名收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 “而我河南用人不拘一格,于有功者无所吝惜。” “故天下忠正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度、谋、武、德四胜辅佐陛下,扶义讨贼,谁敢不从?” “袁绍再强又能如何?” 好! 听完李翊的豪言壮语,刘协亦觉热血沸腾。 “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 “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曹爱卿与刘将军耳。” “今二位爱卿,能发兵征讨,朕深以为幸。” 即纳曹操之言,将在明日筑坛,大会百官。 然后让李翊登坛受封。 别觉得这是古代繁琐的礼仪,它一方面能体现对主将的重视。 一方面也能帮助主将立威,好镇住手下那帮人。 次日,文武百官皆到。 曹操带齐身边所来文武,刘备亦将关、张、赵等心腹文武带在身边。 陈王刘宠,少府骆俊,豫州刺史郭贡亦来坛前。 现在就等天子到场,正式册封了。 上坛前,刘备又单独找到李翊。 “……先生,我知你是能为大事之人,然一会儿上坛受封,还是须做足准备。” 言外之意,是提醒李翊莫要紧张。 李翊将一封檄文取出,向刘备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请主公宽心,大丈夫立功名正在此时。” “昨夜,我也连夜写好了这篇《讨贼檄文》。” “待上坛受封之后,便当着天下英雄之面宣读出来。” 善…… 刘备一颔首。 陈琳跟祢衡一样都属于键盘侠,但陈琳只是单纯的网络喷子,一线下真实就怂了。 他那篇《讨贼檄文》,骂刘备是卖席舍儿,称其为大耳翁。 这气得刘备两天没睡好觉,一直想找个机会骂回去。 现在李翊专门也回敬了一篇檄文,只要写得好,刘备高低给它抄个几千份儿,传遍整个河南、河北。 毕竟舆论攻势,也是很重要的。 很快,天子刘协到场。 宦侍高呼命李翊登坛受封。 李翊阔步走上高坛,底下有不少未有见过李翊的人,纷纷在此时去打量他。 身长八尺,面如美玉。 美则美矣,然终缺少粗犷霸气,这还是令不少将士暗自冷笑。 心想曹司空与刘将军都是经数百战,善于用兵之人。 何以拜一书生为将? 刘协走至近前,将佩剑递给李翊。 “李爱卿,朕封你为大都督,督兖、徐、豫、扬四州兵马,节制司隶军马。” 话落,又将印绶赐给李翊。 “……河北之战,朕有心无力,全仰仗李爱卿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