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目之所见,皆恋生惧死之容。” “耳之所闻,俱哀痛流涕之声。” “我之所见所闻者,俱是挣扎苦痛、伤病死亡……” 张仲景听罢,摇头叹息。 人生在世,常有诸多灾祸,活命已是十分不易。 若再同类相残,却不知还要死伤多少人。 “……是故我欲请张神医留在徐州。” 见张仲景入神,李翊终于道出了真实想法。 “……嗯,嗯?” 张仲景一挑眉,“郯侯方才说什么,要山人留在徐州?” “……是也。” “张神医曾说我们这些上位者该去救社稷江上,神医则要去救生民百姓。” “然此二者并不冲突。” “不论治世乱世,世人总受病痛折磨。” “留在我徐州治病看人,不也是治人吗?” 张仲景摇了摇头,“山人不是那个意思?” “哦?难道我徐州人不是人?” 李翊笑着追问道。 唉…… 张仲景叹口气。 他的意思是,自己的医术不是王侯公卿的私人财产。 他希望即便是最底层的百姓,也能够看病问诊,而非贵人专利。 李翊也不开玩笑了,实话实说道: “好了,不瞒张神医。” “我已劝说刘将军,在徐州大设医署,发展医学。” “正是尚缺一位总管各地医者的医官。” “张神医曾任长沙太守,有治官经验,医术更是神乎其神,可以服众。” “放眼徐州,再无比张神医更适合的人了。” “若张神医首肯,那么徐州五郡、淮南两郡,兖、豫三郡的所有医署统筹,尽归张神医一人管辖。” “张神医看是如何?” 李翊正式向张仲景抛出橄榄枝。 张仲景虽然厌恶做官,但若是发展医学的话,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尤其这个时代的统治者并不重视医学的前提下,竟能见到一位愿意大力发展医学的上位者。 光是出于这一点,张仲景都必须要予以支持。 但李翊开出的条件还不止这些。 他不仅许给张仲景高官厚禄,还不用让他朝九晚五。 “张神医就在下邳总管各地医署,为医者言传身教。” “我也会聚集徐州各地精妙医者,齐来下邳,与张神医一同研究伤寒症。” “我们可合力将《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完成。” “诚如是,亦是福泽万民之事。” “此岂非一件美事耶?” 讲到这儿,张仲景终于心动了,向李翊拜道: “承蒙郯侯看得起山人,山人愿为徐州效犬马之劳!” ……呵呵,好好好! 李翊大喜,终于把这位汉末神医给搞到手了。 要知道,在东汉末年,战乱频仍。 疫病流行,死亡枕藉。 不知有多少人死于瘟疫。 而张仲景恰好是众多神医中的,防疫高手。 光这一点,就比华佗更加重要。 华佗是外科手术的高手,但他治病一次性只能医治一人。 遇上大规模的伤病,他就忙不过来了。 但张仲景的防疫之术,却能够有效的遏制瘟疫扩散。 这对于一个军阀而言,简直是一笔巨财。 若是赤壁之战的曹操有张仲景在,铜雀台可锁二乔否? 总之,徐州除得了猛将黄忠之外。 更有神医张仲景的加入。 待李翊将张仲景引荐给刘备,说明此事后,刘备当即同意发展徐州的医学业。 将整个徐州,连带着淮南、兖、豫等地的医署尽数交予张仲景管辖。 张仲景请求刘备为病人无偿治病。 然此举终究过于理想化。 毕竟用药成本在这里,尤其将来遇上河北这样的大规模战事,不知得用着多少药。 别说无偿治病,便是有偿,也得严格控制药量。 为此,李翊于中周旋。 决定就于治所下邳一郡,可以为百姓无偿治病。 但这个无偿,只针对户籍在下邳的人。 外地来的依旧得付钱,毕竟成本在这里。 此前, 发展徐州经济的时候,李翊就在下邳投入了最多的资源,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使得下邳的农业、手工业,丝织业飞速发展,经济腾飞。 下邳已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了。 现在更是直接保障了下邳人民的医疗卫生。 由此, 下邳医有仲景之术,学有名士孔融置办的名牌大学。 政治环境稳定,军事力量强大。 吏治清廉,风景宜人。 人均收入,更是名列中原各郡前茅。 为此,坊间便有传言:——就是条狗,也得托生在下邳。 下邳的户口,也变得抢手起来。 一开始,不少民众托关系,献人情,希望把户籍迁到下邳来。 但后来,李翊发觉下邳的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管理混乱。 并且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同时他地来的百姓,导致了原有属地劳动力减少。 为此,李翊及时叫停,严格控制外来户数量。 这事儿,才算完。 但不管怎么说, 在备战河北战事的期间,徐州尤其是治所下邳,蓬勃发展。 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不表。 …… …… 江夏,沙羡,西山。 一匹纯白的骏马跃出草丛,四蹄敲打在铺满鹅卵石的河滩上,发出犹如战鼓进击般的急促鼓点。 孙策单手持缰,另外一只手则重重地拍了一下马臀。 速度加快了几分。 他只单人单骑,在山中狩猎。 此时的他,正可谓意气风发。 先是成功脱离袁术掌控,在吴地扎根,然后南灭会稽王朗,袭取豫章柴桑。 期间还得到了朝廷的敕封,封爵吴侯。 还得到了朝廷的默许,命他引兵西攻荆州刘表。 前不久,孙策举两万大军进兵江夏,大破黄祖。 斩敌万余众,俘其妻子儿女,战船千余,金银财货无数。 可以说,即便退出江夏,就此返回江东去。 孙策此次出师,都并无损失,反倒赚了。 但持得胜之师,哪有中道而还之理? 现在更应该采取周瑜的战略,趁着势头正好,一举拿下荆州,然后进取巴蜀。 则大事可成,大业可兴也。 现在孙策屯兵于沙羡,稍作休整,等着周瑜从后方运粮过来。 便继续向襄阳进兵。 中间等的时间无聊,孙策每日便出来狩猎游玩。 此时已是开春,南方热得早,处处皆有孟夏气象。 适才见着一肥鹿于涧中跃过,孙策兴奋得催马去赶。 从肩上取下铁胎弓,利索地搭上一支青绿色的竹箭。 可未等孙策发箭,忽听得丛林处一阵响动。 孙策虎目一凛,即握住弓身,左臂轻转。 将箭头反过来,对准丛林处。 少时,林中窜出来三个人, 俱是徒履跣步而来,身无甲胄,各持一副木弓、长枪。 孙策即勒住战马,厉声问: “汝等何人!?” 满弓的姿势依旧保持着,紧紧地瞄着三人。 三人见了孙策,亦觉惊慌。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一位年纪稍长的中年男子壮着胆子走来。 向孙策半跪抱拳说道: “启禀主公,我等是韩当韩校尉的部属,奉命来此射鹿,以充军粮。” “……原来如此。” 孙策拖长了声调,将手中弓箭轻轻放下。 转而笑着问道: “既如此,尔等今日可有收获?” 那三人羞惭地说道: “今日时运甚是不济,只猎得一只山鸡,一只野兔。” “至今尚未猎着什么大物。” 说着,将山鸡、野兔拿来给孙策看。 孙策一颔首,弯唇笑道: “莫要急,打猎这事儿心急不得。” “我今日出门,也还未有收获。” “适才见着一只肥鹿,从林中穿过,汝等可与我……” 话还未说完,那名半跪的汉子猛然起身,一枪刺向孙策面门。 孙策大惊,即侧身躲过。 伸手想去拔剑,不想马儿受了惊吓,身子一跃。 竟把剑刃坠在地上,只留下了剑鞘。 身后两人见开打了,也是急忙绰起木弓,朝孙策射去。 孙策慌忙伏在马背上,又惊又怒: “汝等是何人?敢来害我耶!” 当先那名汉子大声吼叫道: “狗贼!可还记得被汝绞死的许贡否?” “吾等乃是许贡门客,特来为其报仇!” 正说时,身后汉子的箭矢已照面射来。 正中马头,马儿发出一声痛苦的哀鸣,便一头栽地。 孙策身形矫健,慌忙避过马儿沉重的身躯。 一个鹞子翻身,窜进了林子中去。 只进去的一瞬,便听得林子外响起了羽箭的噼啪声。 一箭正中孙策面门。 从他腮帮射过,撞飞几枚臼齿,然后刺入口腔,扎入另一侧。 立时血飞溅,面似桃红。 孙策顾不得疼痛,只一手抚脸,一手持剑鞘遮挡。 “杀贼!!” 三名门客,见孙策负了伤,更加振奋。 挺枪往林中杀去。 孙策别无器械,用剑鞘挥打拒敌,且战且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