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繇吐出一口黑血,垂滴在地,嘶声大吼道: “两个外来户,在我的地盘上打仗,我却对此无能为力。” “公道人心何在!!!” 华歆与王朗对视一眼,俱是无奈摇头。 乱世之中,弱肉强食。 实力决定着一切,话语权只掌握在强者手中。 曹操、刘备强大,所以他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把孙策这个叛逆打成正统,让他名正言顺的攻取荆州。 刘表、孙策强大,所以他们可以无视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争权夺利。 大家都只是这些诸侯的棋子罢了…… 他们个个自诩为光,代表正义。 到头来不过是各自粉墨亮相,看谁的演技能够惊艳全场罢了。 “……咳咳咳。” 刘繇忽然浑身抽搐,嘴中喃喃念叨道: “可恨!可恼!可怒也……咳咳!” 一阵剧烈咳嗽,刘繇两眼一黑,再没了声息,享年四十二岁。 “使君!使君!!” 华歆大惊,连声呼喊,可哪里有人回应? 王朗擦了擦眼泪,安慰华歆道: “刘扬州已经病逝了,子鱼当节哀顺便。” “现如今朗已是无家可归之人,子鱼你倒是肩负着守卫豫章的重任。” “当要挺起腰来,承使君大任。” 华歆哭着应允。 随后,两人联手为刘繇操办了丧事。 不过刘繇的死,并未引来当地百姓的悲痛。 反倒有不少人暗自感到欣喜,若是刘繇死了,扬州刺史之位不就空缺了吗? 于是,当地百姓一起拥立华歆为新的扬州刺史。 华歆对此诚惶诚恐,连忙拒绝道: “未受皇命,安敢为此?” 遂拒绝了众人的好意。 在演义里,华歆是一个敢拿着刀威胁献帝的大奸臣。 不过,真实历史上的华歆,则是一个清正廉洁的高尚君子。 他不受贿赂,爱民如子。 陈寿说他,清纯德素。 孙策称赞他年德名望,远近所归。 太史慈也说他道德高尚。 就连一向恃才傲物的陈登也说,在渊清玉洁,有礼有法方面,他只敬佩华歆华子鱼。 而华歆的好友王朗,也并非演义里的庸弱形象,甚至被诸葛丞相直接嘴死。 历史上的王朗不仅文武双全,而且乐善好施。 作为一个大族出身,却非常同情底层人民。 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 像关二爷他同情底层人民,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底层出身。 早年间游历江湖,见过太多不当人的士大夫。 所以他才傲上而不辱下。 可王朗出身豪族,却体恤穷人,经常散去财物来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王朗虽然乐善好施,但对自己却非常勤俭节约。 即便是后来在魏国官至司徒这种三公级别的大官时,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就连遇上结婚办喜事这种大事,别人送的贺喜礼物,王朗都坚辞不受。 其人品大抵如此。 “……百姓推举子鱼为扬州刺史,子鱼何以不受?” 丧礼办完后,王朗找到华歆质问,问他为何不肯领扬州刺史。 华歆背手叹道: “未受王命,何以敢自领扬州刺史?” “况如今孙策受王诏来寇略扬土,正是风口浪尖之时,更不敢落人口实。” 华歆政治嗅觉十分敏锐。 现在扬州动乱,各地官吏人心惶惶。 谁敢在这时候露头? 没有实力,敢去自领扬州刺史。 这不是老寿星上吊——找死么? “那么孙策大军压境,子鱼有何打算?” 王朗问出一个关键问题。 现在的孙策已不再属于“犯上作乱”了,他已经得了朝廷的诏书,打过来了。 华歆对豫章的统治力本就不强,手下更缺乏将才。 绝不可能是孙策的对手。 “我……” 华歆正要开口,忽有下人来报。 虞翻求见。 “仲翔来了?” 王朗一挑眉,他对这个名字可不陌生。 虞翻是他的功曹,也就是秘书。 两人也一起共事了有些年头。 只不过王朗自被孙策击败后,虞翻便投靠了孙策。 孙策本人还是很尊重虞翻的,说愿意把他当朋友看待,而不是郡吏。 虞翻被孙策的诚心打动,于是仍旧为功曹。 此次前来,自是代表孙策而来。 王朗问华歆道: “仲翔必是为孙策做说客,子鱼觉得该不该见?” 华歆现在是豫章太守,郡里的一切事务自是由他当家做主。 华歆沉吟半晌,缓缓说道: “虞仲翔既是为孙策而来,似乎该见。” 似乎二字表达了他内心的不确定,但觉得还是应该见一见。 很快,两人一起接见了虞翻。 “仲翔别来无恙否?” 王朗上前握住虞翻的手,垂泪忍诉衷肠。 虞翻再见旧主,亦是泪流不止,哭泣道: “自别府君后,翻亦时时想念。” 王朗并没有怨恨过虞翻投靠孙策。 因为虞翻对他,绝对是尽心竭力了。 在演义里,虞翻扮演了舌战群儒里的丑角。 被诸葛亮嘲讽为, 当初在王朗帐下,便劝主投降孙策,现在又要劝主投降曹操,看来是旧病兵复发也。 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名场面。 但真实的历史上是, 孙策来打王朗时,虞翻当时还在为父亲守丧。 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直接把丧服脱了,去见王朗。 力劝王朗避开孙策的锋芒,但王朗没听,最终被孙策打败。 王朗逃到海上去,虞翻就一直追随在他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当时东部的侯官县长都闭门不让王朗通过,也是虞翻上前劝告,才被放行。 以至于王朗都有些不好意思。 劝虞翻说,你还有老母,别一直守着我了,回家去吧。 要知道,在汉朝这个极度推崇孝文化的时代里,虞翻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历史上的虞翻自然也不是投降派的软骨头,也没有劝孙权投降曹操。 恰恰相反,虞翻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 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最后落了个流放的结局。 “仲翔此来何为,可是来吊唁刘扬州的?” 华歆明知故问,对虞翻说道。 虞翻颔首,道,“自是来吊唁刘扬州的。” 于是,二人命将虞翻请入灵堂。 一番吊唁过后,又入后堂相叙。 虞翻这才表露此来的目的。 “翻此次前来,除了吊唁刘扬州之外。” “亦奉孙将军之命,来招降华府君。” 华歆早已经猜到虞翻会这么说。 ……唉,该来的还是会来。 “仲翔啊,我已猜到你会有此一说。” “孙伯符善于用兵,我自料不是其敌手。” “此事容我考虑考虑。” 华歆摆出官场常用的拖字诀,打算先敷衍了过去。 虞翻也算官场老手,当了这么多年功曹,自然应付的来这种情况。 遂补充说明道: “翻窃闻明府与鄙郡故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 “翻虽在东垂,亦常怀瞻仰。” “只是明府虽有良德,然终筹略之才。” “无他方规,徒有自守之功而已。” “今孙将军大兵将至,何不早做决断,以免惹祸上身。” 虞翻这段话术,也是标准套路了。 先扬后抑,把华歆吹捧一番,然后指出他的不足。 再对比两家的实力,劝你好生考虑。 这也是劝降话术里的常见模板。 “仲翔好意,某心领了。” “可先至驿馆歇息,容我再与景兴商议商议。” 虞翻乃退,至驿馆下暂歇。 在屏退虞翻后,华歆急召王朗过来商议对策。 “孙策大军将至,来势汹汹。” “豫章之兵,断然难敌。” “我欲保全豫章子民,并使你我明哲保身。” “景兴可有何高见?” 华歆认认真真询问道。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