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将军教训的是,只因此前盗贼蜂起,路途艰难,不得通进,故而延了路程。” “现在吾主扫平江东,已无盗贼。” “以后每年都能向朝廷进贡了。” 刘备与曹操又对视一眼,旋即示意刘由把孙策请求册封的书札取上来。 其大致内容为, 孙策请封为会稽太守,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同时, 孙策以江东西南多山越为由,为了更好的维护豫章郡的稳定。 请求将豫章一分为二,北面为豫章郡,南面为庐陵郡。 并请求册封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 光看这个册封表,其实不难发现汉末诸侯用人的习惯,都是一律用宗室武将。 曹操用他的曹氏、夏侯氏。 孙策用他的孙氏。 袁绍也是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外甥各领北方一州。 不过孙策这个请封的表文,胃口未免就太大了。 若按历史线来看,孙策确实吞并了整个江东。 但现在的孙策,手中不过吴郡、会稽两地而已。 却把江东各郡给手下人封了个遍,等于是索要了整个江东的宣称。 那他之后攻打剩余郡县,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了。 毫无疑问,此举几乎遭到了曹操、刘备的同时反对。 要是孙策真是只想要会稽、吴郡的话,那两人基本上就送他一个顺水人情了。 毕竟这两地本来就在他手里。 但孙策却还索要了豫章、丹阳的宣称,这是曹刘不能接受的。 站在刘备的利益角度讲, 靠着李翊纳袁氏女的建议,刘备也算是与四世三公有姻亲关系了。 此时的丹阳太守袁胤,就是袁氏女的从叔。 通过牵线搭桥,袁胤已经口头上归顺徐州,愿意成为徐州的附庸了。 之后河北大战之时,袁胤也可以输送骁勇善战的丹阳兵来前线助力,为徐州输血。 要是给吴景封丹阳太守,那不等于是直接把袁胤给卖了吗? 而站在曹操的利益角度讲, 他在江南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庐江。 庐江虽然还没侵占完,但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把庐江全部吞下,就直接与豫章接壤了。 等于说,在不破坏曹刘同盟的前提条件下。 如果曹操想继续往江南扩张,就只能打豫章。 若是同意把豫章太守封给孙贲,甚至将之一分为二。 损害的无疑是曹营的利益。 “此举甚为不妥,孙策借父之名,并无大功于朝廷。” “何等以封江东诸郡?” “曹某不同意!” 曹操率先出来反驳,拒绝了孙策这封表文。 刘备亦道: “不错,曹司空所言有理。” “今豫章太守华歆华子鱼乃是天子亲自任命的豫章太守,其在任时,为政清廉,不烦百姓。” “吏民皆感而爱之,孙策无端略地江东,朝廷尚未罪责,怎敢求封豫章太守?” “至于丹阳太守袁胤,其在任时,亦无过错。” “无端免其职务,恐有伤陛下赏罚之明。” 曹操、刘备意见一致,将孙策的请求直接驳回。 刘由也知道,若不得二人同意,孙策断不能得到朝廷认可。 所以他此次也是有备而来,又道: “曹司空,刘将军,吾主此次遣由来,除向朝廷进贡之外。” “另使我送两位一些礼物,权表我主心意。” 话落,又将两封礼物清单,分别交到曹操、刘备手中。 这清单上的礼物,比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还多。 古代是非常重视数量的,经常通过数量来彰显阶级地位上的差距。 孙策用倍数于进贡的礼物,献给曹刘。 其意思就等于是承认了曹刘两家的地位,是凌驾于朝廷之上的。 给你一份尊重,愿你也能还我一份尊重。 不过,仅是这些,很明显是难以打动两名政客的心的。 刘由见曹操、刘备脸色并无丝毫变化,知他二人并不满足于此。 于是又小声说道: “吾主知曹司空与刘将军目前专注于河北之事,吾主愿为两位分忧。” 果然,此话一处,曹操、刘备俱是精神一振。 要是谈对付袁绍的事儿,那他们可就不困了。 现在两人都在犯愁,仅靠他们两家,能不能挡得住河北大军。 若是能够再拉一家,进反袁同盟里来,那胜算就又增添了几分。 “可细说!”刘备忙出声说道。 刘由知道机会来了,便道: “河北袁绍,据四州之地,兵精粮足。” “若一朝无公孙瓒,必举兵南下。” “曹司空与刘将军,也一定希望能够拥河南之地,专心为国守土。” “而江东之地能够安然无虞吧?” 言外之意,要是曹刘不答应,他们孙氏可就投袁绍了。 到时候曹刘就得分兵守南方的土地。 一旁的夏侯惇闻言,顿时怒道: “汝敢威胁朝廷耶?” “我朝廷发兵灭汝孙氏,汝当如何?”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刘由公然不惧,不卑不亢答道: “诚如是,孙氏亦无贪生怕死之辈,情愿殊死一搏。” “只是适才听闻袁绍已经封了大将军之位,假节,督幽、青、并、冀四州兵马。” “掌天下之权柄,其野心不小,恐不久将要南下。” “若曹司空与刘将军此时分神于江东战事,袁绍乘虚而入,恐亦非美事。” 袁绍很快就要南下,除非曹刘能在这期间快速剿灭孙氏,否则就可能遭到孙袁两家的南北夹攻。 孙氏其实并不弱。 此前是因为袁术在,他软禁了孙家大量将领。 袁术身死,反倒给孙氏解套了。 许多孙氏将领都是带着部曲去投靠孙策的,比如说孙贲、吴景等。 这使得孙氏的力量暴增。 同时,孙策虽然没得到江东大族的支持。 但同窗好友周瑜却凭着自身家族的影响力,帮他拉拢到了淮南一批家族的支持。 对于孙氏而言,它不一定非要攻打曹刘。 孙氏只是想要江东地界。 而现在的曹刘对江东的影响力并不强,万一真陷入了与河北的战事中。 是很难拦住孙氏侵吞江东剩余土地的。 刘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要害,跟曹刘谈判。 曹操、刘备俱是陷入了沉思,思考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江南之患,不可不慎。 本来袁术的残余势力都还没解决,曹刘两家在淮南都还没暂稳脚跟。 如何再发兵去剿灭孙氏? 纵然剿灭了孙氏,得到的也只是一个放血槽罢了。 什么意思? 前面说过,扬州最富裕的地方就是淮南,淮南人口大约占了扬州的60%~80%左右。 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南方开发的太晚。 孙策打吴郡时,专门让朱治从吴郡的后方钱塘绕路打过去。 因为当时吴郡之内全是湖泊和沼泽,如果不走官道,几乎是肯定要迷路的。 而再往南就更不用说了,全是山地、沼泽、树林,生产力极其落后。 很多人问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是不是真心的? 答案当然是真心的。 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他太需要一个像孙权这种能守住家业的继承人了。 历史上对孙权的评价始终是进取天下不足,守土有余。 这个“有余”就在于孙权对中国东南部的开发。 如果问孙权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那就是他一人对江南的开发,远远超过了两汉时期。 不仅使江南的农耕和手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还奠定了东晋及南朝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并且首建广州,开拓岭南。 第一次官方性质的到达夷州,使湾湾有了自古以来的宣称。 也就说此时的江南之地,本质上是孙氏投入了大量资源,了几十年时间,才开发出后来的立雄之地。 现在就是一片荒夷,即便真的打下来,也无非就是成为曹刘的放血槽罢了。 更别说,孙氏万一破罐子破摔,跟曹刘拼命。 即便曹刘灭了他,也得硌疼一口牙。 “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 郭嘉在曹操身后小声提醒他。 “况我等现在与孙氏并无利益冲突,且其领土多毗邻刘氏。” “若扶植他,在刘备、刘表之后,养一獬儿,也有利我将来动作。” 郭嘉与李翊一样,同样目光放得长远。 他明白,曹刘若真合力灭了袁氏,瓜分河北之土。 那对方无疑就是继袁绍之后的新一强敌。 就如同李翊在曹操西南养一张绣一样。 郭嘉也建议曹操在刘备东南养一孙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