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汝可速去,叫此二人好生守城。” “若是汝阴丢了,提头来见!” 这…… 信使惶恐,还欲再说些什么,希望袁术多少给点儿。 却不料被袁术狠狠地瞪了一眼,仿佛再说还不快去? 那信使无奈,只得应声而去。 待信使走远后,长史杨弘站出来,开口询问道: “明公,汝阴乃颍水重镇,万万失守不得。” “今桥蕤、乐就求援,何以不发兵去救?” 杨弘此言,顿时道出了殿内众文武的心声。 前线战事吃紧,哪有对手下人见死不救的道理? “不然!” 袁术一挥手,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汝阴乃是一座坚城,又引颍水为护城河,易守难攻。” “此前我在此地屯有重兵,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饶是关羽乃韩白复生,亦不可能在十日内攻破汝阴。” “此定是此二辈不尽全力,松散懈怠,我岂可纵容此等风气?”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知说什么好。 主簿阎象出列谏言道: “明公,适才信使曾言,徐州军使出了一件新式发石车。” “威力巨大,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若这发石车果有如此威力,那汝阴城防的确受到巨大威胁。” “明公不妨先遣一军过去支援,一来助汝阴御守,二来查看敌情,做好防备。” 此言一出,诸大臣纷纷出来附议。 这个提议已是相当中肯。 然袁术却有自己的看法。 “若救一城,后之战者只望人救,不肯死战矣。” “此等歪风断不可助长,诸公不必再议。”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缄口不言,不再向袁术提出意见。 寿春不肯发兵救援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汝阴。 桥蕤、乐就闻言大惊: “袁公不肯救援,欲坐看我等死于此地耶?” 大家在等援军的这几天里,几乎就是靠着会有支援的这股信念,拼死抵抗的。 结果突然被告知寿春不会发援军,大伙儿的心态顿时崩了。 尤其是桥蕤、乐就两名守城主将。 “袁公不肯发兵来救,凭目前徐州军的攻势,汝阴诚难守也。” “如此为之奈何?” 乐就一脸无奈地与桥蕤商议。 桥蕤亦是眉头紧皱,思考对策。 过了许久,这才拉着乐就走到一处无人的墙角边,低声说道: “既寿春不肯来救,则汝阴不可守也。” “不若我等找个机会,弃城去也。” 乐就闻言一惊: “此一去,袁将军必然怪罪,不能容我等。” “况且汝阴还没到不可守的地步,现在就走,万一徐州出了变故,撤军将如何?” 桥蕤正色道: “天下之大,岂无我等容身之处?”“与其祈盼徐州内部生变,不如把机会攥在自己手中。” 乐就仍然有些迟疑,他们好歹也是袁术帐下的大将。 要是就这么弃城而走了,那岂不是只能落草为寇? 这前后落差忒也大了些。 “……此恐非为将之道。” “……嘶。”桥蕤急了,“袁术不仁忍,又岂能怪我等不义?” “况我等面对徐州军潮水般的攻势,已经坚守了数日,算是对得起他袁术了。” 在桥蕤看来,以骷髅王的人品。 他们哪怕就是朝天上放两箭,都算是对得起他的了。 何况他们还坚守了这么多天。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大丈夫遇事不可迟疑,今日不走,必为关羽所擒。” “即便落草为寇,也是自在为王,总好过沦为阶下囚。” 桥蕤再次出声相劝。 他之所以这么努力的拉上乐就,是因为他是跟自己平级的守城将领。 只有带上他和他的部曲,桥蕤才能放心离去。 乐就沉吟半晌,乃敛起神容,拱手道: “愿从公言!” 桥蕤大喜,执住乐就得手,连连道好。 乐就又问何时可以走? 桥蕤答道: “我等不可走得急,否则必叫关羽追上。” “可先使人告知守城将士,寿春援军三日便到。” “众将士闻言,必军威大振,努力守城,为我等争取时间。” “然后我们便各自带着本部部曲,趁隙而走。” 乐就欣然同意,即命心腹之人,传令守城军士。 叫大家安心守城,寿春援军三日便到。 一面又暗自送出本部部曲出城,找机会弃城而走。 不表。 …… 就在关羽攻汝阴这条路,进行的顺风顺水之时。 刘备这一路主力军,正直逼涡水的龙亢要镇。 刘备命田豫、太史慈为先锋,先在前头开路。 自己则亲率两万四千人,诈称二十万大军。 沿着涡水,一路直扑龙亢而来。 龙亢地处沛国南部,截断涡水,是涡水通往淮水的必经之路。 此地的城防自然也是袁术重点防守的。 尤其是城墙,周长十六里,高三丈,宽六丈有余,顶部则宽一至三尺有余。 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层层收分,以高条石为外壁基石。 可谓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尤其城外还专门引了涡水,环绕城墙,足足形成了一条一丈多宽的护城河。 此坚城仅此于寿春,被袁术寄予了厚望。 不仅派遣大将张勋领一万人在此坚守,又命投靠来的吕布领麾下部将,助力守城。 除此之外,袁术还在城中安置了五千名青壮民夫。 这些民夫,如果是野战,当然会被徐州军给轻易击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