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涡水流经沛国谯县,离徐州最近。 尤其听说谯县许氏已经投靠了徐州。 那徐州肯定会经由谯县南下,往涡水投放重兵,重锤龙亢。 这里的防守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它得抗住徐州军的主力。 众将皆不敢上前领下这个重任。 长史杨弘见状,便上前说道: “明公,在下举荐一人,前去守卫龙亢。” “谁!” 袁术连忙问。 “汝南吕布!” 杨弘举荐了吕布。 吕布自投袁术以来,便被袁术安置在了新蔡,也就是汝南的西南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初明公接纳吕布来汝南时,不就是为了借他之手,抵御刘备吗?” “吕布乃世之名将,惯能征战,曹操对上头也大吃苦头。” “今龙亢既为九江之屏翼,何不使他领兵去守?” 杨弘这一招极为精妙。 吕布乃外州客将,使他去守,万一丢了。 他们这些本土武将都不粘锅。 如果守住了,那功劳也是他们这些本土将领的,是他们领导有方。 不是你吕布有多能打。 袁术皱起眉头,没有马上同意。 “我使吕布屯于新蔡,是为了使其防范曹操。” “若把吕布调去龙亢,曹操自汝南西界陈兵而来,如何守卫?” 说到这儿,袁术也终于意识到了双拳难敌四手。 看来同时对付曹刘两家,确实有点儿忙不过来。 “新蔡尚有纪灵将军的一万大军,曹操岂能轻易便破?” “若果真新蔡有失,我寿春亦可发兵救援。” 杨弘言之凿凿地说道。 虽然汝水、颍水、涡水都能直达寿春,看似显得被动。 但寿春方面,也可以顺着三条水路,不但输送援军。 只要守好汝水的新蔡,颍水的汝阴,涡水的龙亢。 那曹操、刘备就不可能打到寿春来。 “……嗯。” 既制定好了方略,袁术便开始大肆调兵遣将。 “既如此,传我令,命吕布即刻动身前往龙亢,务必守好涡水。” “然后再遣人前往历阳,调孙香、孙辅过来,让他们会师于合肥,之后悉数北上!” 历阳位于九江的后背,孙策便是从这里渡过长江,攻打江东的。 寿春本城还有两万步骑。 如果能够把孙香、孙辅这些孙家的宗室将领,还有他们的部曲调到前线来。 光是在寿春,便能凑齐三万可战之兵。 寿春城池高大,城墙坚固,又有肥水作为护城河,可谓易守难攻。 靠着这一年在淮南收刮的民脂民膏,袁术已经积攒了足以支用一年的粮草。 退一万步讲,即便三条水路全部丢失。 袁术据有寿春,靠着坚守,也能耗死曹操、刘备。 曹操、刘备大起征伐,远征淮南,必不能久持。 而袁术却是以逸待劳。 到时候曹、刘二人坚持不住,只能撤军。 而所侵吞的土地,不还是得吐出来吗? 只要他寿春大本营在,汝南、沛国的南部便会抵抗到底。 曹操、刘备没办法远距离管理这些郡县,从中获取粮税,只能撤兵。 “……哈哈哈。” 袁术为自己的战略感到极为自豪。 “曹操如何,刘备又如何?” “纵两路兵马齐来,袁某又何惧哉?” 袁术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杯盏,痛饮蜜水。 “明公,您还忘了一路兵马!” 主簿阎象突然打断了袁术的自我陶醉。 袁术脸色微变,但还是强忍怒意,沉声问道: “我忘了哪路?” 阎象已经算是袁营里面颇有才能,眼光深远,且敢于秉公直谏的了。 当然,袁术若灭,他亦曾为阶下囚。 哪怕是出于为自己考虑,也得认真出谋划策。 “您忘了广陵这一路。” 阎象出声提醒道。 “刘备命陈登为广陵太守,在此地屯田、练水军,造战船。” “据我们的探子回报,刘备足足给陈登留了两万兵马在广陵。” “如此多人,岂是单纯为了防备我等进攻?” 此言一出,袁术差点儿没把自己的胡子给扯断。 差点儿忘了这一茬儿…… 袁术心里一沉,广陵屯了两万兵马,肯定不是拿了防守用的。 阎象的话还在继续。 “倘若陈登领一军,自广陵入长江,走水路,登陆历阳。” “而历阳孙香、孙辅却又被调到寿春来防备,那陈登岂不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绕袭到九江后背?” “此不可不慎,望明公察之!” 一语点醒梦中人。 袁术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思虑再三,忽然想到了一个法子。 连忙说道: “孙伯符不是在曲阿屯有兵马吗?” “立刻派人,传他来守历阳!” 传令兵正要出发,却又忽然被袁术叫住。 “不!” “我改主意了!” 袁术眯起眼睛,捋着胡须道: “叫历阳的孙香、孙辅按兵不动,仍旧在那里守备。” “叫孙伯符来寿春见我,告诉他,我会在这里等他。” “此外,告诉伯符,我将表奏他为会稽太守。” 会稽在江东南部,言外之意,就是要把整个江东都让给孙策。 虽然袁术平日素爱给孙策画大饼。 但如今他也意识到淮南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得不拿出点儿诚意来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