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备一一抚慰众人,又考核了诸官的政绩。 然后一一予以鼓励嘉奖,众人这才心满意得退去。 刘备将俘获的黄巾贼,仅农具耕牛种子一并交予陈珪。 跟他交代了一些屯田事宜,便匆匆回徐州去了。 回到下邳以后,李翊也正式将自己构划灭亡袁术的大战略,向刘备说了。 “淮泗人口百万,土地肥沃,河流众多,乃膏腴之地。” “我徐州则是四战之地,若不能据有淮泗,便是无根之地。” “此前困于诸事繁多,翊未尝向主公讲述攻灭淮南的具体战略。” “如今诸事既定,翊以为可以着手准备了!” 李翊把自己的战略方案,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给刘备讲了。 淮泗为何对徐州重要? 因为若想以徐州为根基,没能没有一个大后方。 而淮泗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粮仓。 后来的邓艾,就是专门在淮泗一带屯田。 不仅利用淮水、颍水,灌溉了两万多倾肥田,还连通了三百多里的水运大道。 而得到的收获便是,每年三百万斛的粮食产出。 再对比一下丞相五次北伐,几乎每次都是困于粮食不足而被迫撤军。 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局面有多艰难。 “如今徐州船匠自取岁开始便紧锣密鼓的打造船只,如不出意外。” “最迟四月之前,便能够全部下水。” 李翊将地图铺开,为刘备详细的规划战略方向。 “广陵陈元龙、还有甘宁、蒋钦等人都在紧锣密鼓的训练艄公水手。” “我们要把主战场转到豫州来,借着颍水、涡水南下,直攻袁术寿春。” “然后命元龙自广陵发兵,走长江水路,绕袭九江后背。” “前后夹击,使袁术首尾不能相顾。” 刘备认真的听着,随后又问: “何时可以全面开战,发兵淮南?” “秋收过后。” 李翊不假思索。 目前才刚刚开春不久,最是应该养民,积攒力量的时候。 随着屯田在徐州全境的推广,秋收一定能够收获不少的粮食。 只有这样,才能够跟袁术全面开战。 这也是李翊的外交风格。 不去打没有把握的仗,如果非打不可,那就往死里打! “……嗯,还有大半年。” 刘备微微颔首,一捋胡须道: “这期间你我可得好生做足准备。” “乐意效劳。” 李翊微微一笑。 如今徐州的船只正在似下饺子一般落水。 陈登在广陵,有着甘宁等人的协助,艄公、水手也是不断增加。 还训练出了不少能够水陆两栖作战的精兵。 陆军方面,赵云、田豫、牵招负责训练骑兵。高顺负责操练特种兵——陷阵营。 许褚许定两兄弟负责训练虎卫,用来作近卫之用,必要之时,也可投入战场。 至于剩下的部曲,则分别由他们自己的统帅负责训练。 比如关羽、张飞、徐盛、太史慈等,他们都是有分配到部曲的,人数不等。 这期间,李翊与刘备时常带着酒肉过来犒赏军士,鼓励大家好好训练。 至于农业方面,典农校尉鲁肃,与王脩、孔融等人都要帮衬。 尤其孔融,尤其感激刘备能够将天子王驾迎到陈国来。 这样他便能不时去朝拜天子了。 在屯田方面,孔融也是积极帮衬。 别看他打仗菜, 但在北海数年,修复城邑,崇学校,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政绩方面还是拿的出手的。 最重要的是他的名望很高,即便很多市井小民都听说过孔北海的大名。 很多小民都乐意为他效劳。 至于装备,农具等,以麋竺为首的士人豪族掌控的铁官营,也是开足马力,全力打造。 李翊主动找到这位大舅子,告诉他可以不惜任何成本,全力打造铁甲,刀兵。 至于铁矿,除了与青州的交易之外。 鲁国、沛国也是产铁大国。 那里开采出来的铁矿,通过泗水,走水路运送回下邳。 最后,剩下出来的海船,仍旧命人出海前往辽东交易。 主要挑选的,是太史慈上次带出海的战士。 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可以独当一面了。 同时,由于已经和公孙度建立同盟。 李翊也能够放心的和他交易,是以扩大了商船规模。 除了带了精盐之外,还带了中原特产。 饴、咸鱼、珍珠、绢帛等等。 可以购置大量的马匹回来。 先甭管养不养得起,马儿反正饿不死。 顶多就是不给你喂粮食,让你成为战马。 作为役马,也是能提高运输效率的。 何况马儿在古代之所以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救急。 必要之时,马儿可是重要的备用口粮。 多屯一些不是坏事。 总之,诸事既定。 凡刘备、李翊到处,民众皆竭诚欢迎。 真可谓占尽天时! 虽多年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两年多下来,李翊与刘备募集了大量的流民。 在徐州安置了足有几十万人众。 其中有大半都是徐州本土人,受战乱影响,而流离四方。 这些流民的加入,极大推动了徐州屯田的发展。 考虑到徐州目前的高速发展。 经过估算统计,李翊等徐州高层,一起向刘备上书,可以再扩军一万人左右。 以徐州目前的生产力,养得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