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别数载,不想大兄依然风采依旧。” “今日阵前对敌,刘将军亦嗟叹不已。” 关羽上来表达了自己的善意。 徐晃却明白自己现在过得其实并不好,表面上跟着车骑将军混,实则就是乱臣贼子罢了。 天底下有几个人承认他们白波军是官军了? 况且,徐晃也是公明哥哥。 他跟另外一位公明哥哥一样,都想着要招安。 所以当初天子东归之时,是徐晃站出来力劝杨奉去护驾,保扶王室。 为的就是招安归顺朝廷,摆脱白波贼的身份。 关羽一扬卧蚕眉,正色说道: “大兄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侍奉于杨奉、韩暹之徒?” “刘将军乃当世英雄,其好礼贤下士,天下所共知也。” “今日阵前,见大兄之勇,十分敬爱。” “故不忍以健将决死战,特命我来奉邀大兄,同事徐州。” “杨奉、韩暹乃无谋之辈,今失其所倚。” “虎无爪,鸟无翼,此二徒早晚为他人所擒。” “大兄何不趁此时弃暗投明,与羽共成大业?” 这话正说到徐晃心坎里去了,沉吟良久,喟然叹道: “吾亦知杨奉、韩暹非立业之人,欲别寻他处。” “只恨无有门路啊……” 关羽起身正色说道: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刘将军遣我至此,正是欲劝大兄弃暗投明。” “从此携手并肩,匡扶汉室,青史留名!” 徐晃颔首,起身谢道: “云长所言甚善,愿从公言。” 关羽闻言大喜,上前握住徐晃的手,说道: “关某在刘将军帐下时,常常思念大兄,渴望一同共事。” “奈何不知大兄身在何处,今日在此得见,真天意也!” 关羽是一个标准的江湖人,太注重感情,讲义气了。 与之相反的是,徐晃跟张辽一样,都是标准的职场人。 像后来徐晃与关羽打襄樊之战时,两军对峙。 关羽与徐晃远远对话,叙旧。 上来就一口一个大兄,您还好吗? 结果聊着聊着,徐晃突然就变脸:得关云长首级者,赏金千斤。 关羽大惊,说大兄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啊,我们是兄弟啊。 徐晃回答,这是国家之事,不敢因私废公。 此战,徐晃击退了关羽。 估计徐晃内心里都在笑话关羽,快六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天真。 其实,不是关羽天真。 是环境造就性格。 关羽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曹操捧着、刘备惯着、诸葛亮哄着,同事让着。 这虽然是关羽的幸福,却也造就了他轻虑的性格。 靠着刘备、诸葛亮的惯纵,关羽至死都是江湖人性格,注重义气的有些过头了。 与张飞一样,晚年的性格缺陷被无限放大。 在关羽看来,说不定徐晃因为与自己是老友,会念及旧情,不好意思跟自己交手。 给自己斩杀曹仁的机会。 但徐晃内心却跟明镜似的,我徐晃在是你关羽兄弟之前,更是魏王的臣子。 将军既然熟读春秋,岂不闻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 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六亲不认。 而关羽就是: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他至死都是游侠,不懂职场。 好在此刻的关羽与徐晃兄弟重聚,不必再拼个你死我活。 “事不宜迟,今晚便走!” 关羽拉上徐晃,出了营。 徐晃只带了帐下百十名亲信士兵,与关羽连夜出了营帐,径直投往刘备大营去了。 早有人将此事报与杨奉。 杨奉听说徐晃投刘备去了,顿时大怒: “此杨县小儿,何敢背我耶?” 话落,即点了本部兵马,连夜去追。 徐晃与关羽在前头赶路,闻得身后喊声大举,知是杨奉察觉,率兵追来了。 “今杨奉领兵追至,我与大兄同去迎敌如何?” 徐晃却摇了摇头,正色道: “以臣攻旧主,大不义也,吾决计不为此事!” 关羽闻言,反而大喜说道: “大兄真义士也!” “既如此,大兄可先领本部兵马前往刘将军大营处投靠,军师定会派人前来接应。” “关某自率大军在此为大兄殿后。” 徐晃挑眉说道: “云长所部兵马不多,恐难撄杨奉兵锋。” 关羽一扬眉,不屑地说道: “吾视天下鼠辈如草芥耳!” “今日阵前观杨奉军阵,不过土鸡瓦犬,插标卖首耳。” “大兄可自去,某少时便至!” 徐晃乃不疑有他,径直望刘备大营去了。 关羽只带百十接应他的随从,在此截断去路。 杨奉领兵杀至,见关羽拦路,厉声叱道: “尔乃何人,敢在此阻吾去路?” 关羽斜睨杨奉一眼,沉声道: “念在与大兄情谊之上,关某不欲取汝性命。” “汝可速去!” 杨奉闻言,面上罩一层寒霜,冷声叱道: “徐晃叛我,我势杀之。” “尔若阻我去路,当将汝砍作齑粉!” 关公闻言大怒: “尔有何能,敢发此大言?” 话落,举刀上前,便要杀杨奉。 杨奉身旁闪出两员健将,迎上关羽。 一将持枪刺去,被关羽侧身躲过。 两马相交,只一合。 刀锋起处,尸横于马下。 另一健将,见状骇然失色,拨马便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