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使得陈国一个小国,一下子增加了十余万的人口。 加上国相骆俊搞内政很有一手,使得陈国成为了豫州的富庶之地。 积粮百万斛的传闻,确有其事。 陈国的粮食之多,以至于远在淮南的袁术都跑来借粮。 曹操即将发兵陈国的消息,早有探马报知给了陈王刘宠。 刘宠闻言大惊,即召国相骆俊过来商议此事。 因为骆俊是朝廷任命的,加之其能力卓著,所以刘宠与骆俊关系更好。 而袁术任命的陈国相袁嗣,则被两人视为乱臣贼子。 “曹兖州方平吕布之祸,却要兵寇我陈国。” “如何当之?” 刘宠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麾下虽有数千精兵,但跟曹操比起来。 陈国还是太小太弱了。 “今曹操势大,我陈国地小人稀,诚难撄曹兵锋锐。” “降则易安,战则难保啊……” 骆俊对于对上曹操的大军,也没有多大的信心。 刘宠叹一声: “然则曹操二伐徐州之时,所过多所残戮,其惨状仍历历在目。” “若使迎曹操,恐加祸于陈国百姓。” “叫孤于心何安?” 征伐徐州……? 骆俊眼睛一眯,忽然灵光乍现。 “窃闻徐州刘玄德,乃宽厚之人,仁义之名著于四海,有分灾共患之义。” “昔年黄巾贼管亥,围北海甚急。” “那刘玄德与孔北海非亲非故,比非乡党,却愿救人之急。” “今陈国亦是孤立无援,危在旦夕。” “其与大王又是同宗,何不使人向他求援?” 徐州刘玄德么…… 刘宠背着手,来回踱了两步,若有所思。 “今曹操兵锋甚急,刘玄德又远在下邳。” “只恐远水难救近火。” 骆俊出声安慰刘宠道: “听闻刘徐州已命陈珪为沛相,又命人带兵进驻鲁国。” “就连梁国郭贡,亦与刘徐州交好。” “可见其势力范围早已拓展到了豫州。” “只要我们发快骑,在此之前,顶住曹操攻势。” “定能够撑到刘徐州派兵来援。” 刘宠从其言,即派了七队快骑,星夜赶往徐州下邳。 谁先到,就谁向刘备求援。 “刘备虽有侠名,但将举国安危寄于一人,终不是良策。” 刘宠眉头皱起,仔细思考道: “梁国毗邻陈国,既然曹操要进兵我国,料梁国亦难自保。” “今不若再向郭贡求一路援军。” “此路须来得快。” 商议既定之后,刘宠便对骆俊说道: “就劳骆府君亲往梁国一趟,说郭贡发兵来援。” 这一路援军,是最有机会求来的,并且也是最近的。 所以刘宠格外重视,直接派出了国相骆俊亲自去梁国找郭贡。 骆俊身负王命,不敢怠慢。 带了十来人的随从,快马加鞭赶往了梁国。 好在两国挨得近,只用了半日便到。 郭贡闻说是陈国国相亲自来了,即忙将之召见。 双方叙礼过后,各自分宾主而坐。 “曹操兵锋甚急,陈王故遣我来向使君求援。” “求使君看在昔日我国接济粮秣的份儿上,救我主一救!” 郭贡之前不是缺粮吗? 先后带兵去了兖州、徐州,勒索曹操、刘备。 结果最后都无功而返,不战自退。 最后还是陈王刘宠主动接济粮秣给郭贡,使他挺了过去。 “这……” 面对骆俊的求援,郭贡面露难色。 他之前敢打曹操,是因为曹操不在,而且被吕布偷家了。 曹操只剩下两个城池,他才敢带人北上。 最后被荀彧一通嘴炮就给劝退了。 现在曹操已经大致平定了兖州的叛乱,郭贡哪里好跟他正面用兵? “此事却难呐……” 郭贡背着手,不知如何回应骆俊。 骆俊却据理力争,道: “梁国毗邻陈国,陈国若有失,梁国亦难自保。” “使君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 “况曹操此人睚眦必报,使君去岁领兵寇略兖州之仇,难道认为曹操会将之忘却吗?” 骆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讲清楚了郭贡所能选择的立场。 那就是只能跟他们陈国同一阵线。 你去年偷袭人家,人家肯定是要找你报仇的。 我陈国富有,你梁国兵多。 若是我们两家合作,说不定还能多抗一会儿曹操。 但要是见死不救,我陈国灭了,下一个就是你了。 这段说词,有理有据,煽动性很强。 饶是郭贡这样一个干大事而惜身之人,亦觉有理。 “……好罢。” “既是陈王求救于我,贡又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只是曹操势大,凭我两国之兵,恐未必是曹操敌手。” “待我书信一封,向刘徐州求援。” 郭贡已经与刘备达成了口头协议,愿意成为徐州的藩属。 刘备没理由对他见死不救。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