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暗道守钟离可真不是一个好活儿,每日都得起早贪黑起来,巡视城防。 他平日娇生惯养,更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每日与众宾友喝得酩酊大醉,到次日正午方醒。 那才叫享受生活。 现在在钟离过得那叫什么日子啊。 “我等此次守卫,不管关羽来不来攻,只要确保钟离仍在主公手里。” “那都是大功一件,待公子回到寿春之后,众臣自然闭嘴。” 有将领出声开导袁曜,让他端正心态。 你上前线镀金,还这么逼逼赖赖。 也就你有个好爹,要是这种好活儿落在他们手里。 他们回去高低得烧香祭祖,感谢祖辈积下来的阴德。 “公子不可大意,刘备这一年多下来,干的大事着实不少。” “彭城破曹操,琅琊收臧霸,青州擒袁谭。” “任意三样事,都是非凡之功。” “然刘备一蹴而就,着实了得。” 有将领在一旁出声提醒道。 “不错,据我们的探子回报,刘备能有今日之功,多赖他新拜的那个叫李翊的军师出力。” “此人神谋鬼算,用兵如神,刘备对之信赖有加。” “在徐州百姓的风评中,亦属上佳。” “之前我有个徐州的旧友,就曾言及这个李翊。” 说到这儿,不少袁军将领都围了过来吃瓜。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是听个乐了。 那位将领煞有介事地说道: “在徐州民间,人们都说这位李先生,是奇谋如留侯,用兵如淮阴。” “匡佐济世,保境安民,则殊於酂侯矣。” 唔…… 众将闻言,无不惊叹。 尽管李翊现在就在与他们交战,可他们听来仍觉虚无缥缈,仿佛此人离他们很远。 尤其袁曜,作为袁术嫡子,家中藏书颇丰,也知晓不少先贤的大名。 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敬意的。 但李翊此人却被徐州民众拿来跟这么多先贤比较,自然令他心中不快。 “这个李翊,听说是一山中隐士,不过一乡野村夫、寒门布衣耳。” “怎配的上如此名声?” 袁曜继承了他老爹自负的性格,与他那位堂兄袁谭一样,出生就在云端。 对于寒门草根,在他眼里宛同蝼蚁浮云,不值一提。 “昔陈平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高祖之时,无一日之餐。” “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李翊此人能在刘备身边,保扶徐州,足可见其有经世之才。” “公子切不可小觑了他,” 那位将领开口说道。 李翊的名声,是他亲耳从徐州老友那里听来的。 所以众将之中,唯他最敬畏李翊。 袁曜嘴角微微翘起,开口言道: “公等如此推崇这李翊,待钟离据守任务完成之后。” “我当亲自到广陵前线,会会这小郎。” 说话之间,已经到了开城的时间。 东门的吊桥缓缓落下,城门吱吱打开。 打柴的百姓,做买卖的小贩,立时蜂拥而入,穿梭其间。 而就在不远处的渡头,却有几十艘客船缓缓靠岸。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