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河北袁绍深陷立嗣之争不同,袁术这边倒没有这个烦恼。 他只有一男一女,袁曜是他的独子。 此人在史料上记载虽然不多。 但哥凭妹贵,靠着孙权大舅哥的身份,做到了吴国郎中的位置。 袁曜虽为独子,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能够顺利继承袁术的家业。 谁也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袁曜主动提出领兵,前去据守钟离。 这是一件不吃力,但很讨好的事情。 只要安稳守住钟离,便是大功一件。 如果刘备遣大军来攻,那他也只需要及时向寿春汇报军情就行了。 属于是白捡的功劳。 袁术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这等天赐大功,当然是留给自己儿子了。 “好,曜儿你便领兵三千,进驻钟离。” “只需防备关羽来攻即可,倘若刘备遣大军来攻,也无须惧怕。” “可用我的烽火台之计,及时向寿春汇报。” “我必亲率大军来援!” 袁术还是很疼爱自己这个儿子,临行前,再三叮嘱。 “诶!不可不可。” 主簿阎象出来谏言道: “大公子素不曾经历战事,今付以大任,非其所宜。” “更兼关云长乃世之勇将,万人之敌,不可轻敌。” “愚以为纪将军久经沙场,深谙兵法,足以担此大任。” 阎象推举了纪灵出战。 但话说到这里时,袁曜脸色已经大变,袁术脸色同样不好看。 “阎主簿何以小觑我耶?” 袁曜厉声怒叱,“吾自幼从父学习韬略,深通兵法。” “何以欺我年少,不敌关羽?” “若是破不了关羽之兵,我誓不回来见父亲!” “大公子息怒。” 长史杨弘也站出来劝阻袁术三思。 “禀后将军,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公子并未有过出征经验,初次用兵,便要据守钟离要镇。” “此诚非用兵之道也。” 杨弘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振振有词。 每一句都直指袁术此次用兵有误。 袁术那是个多要脸的人? 哪能容忍手下人这般当众指责。 “杨长史,汝莫非言我不知兵?” 袁术虽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却振聋发聩。 此时无声胜有声。 杨弘仿佛能够听见袁术在说话。 小杨啊,我知道你懂军事。 可你知不知道你看的是地图,我定的是前途。 你现在否决的不是我的方案,而是你自己的前程。 我今天下的是令,可你明天下的是岗。 不懂用兵的是我,可该学习的是你。 你要不要再重新想一想,我的用人有没有问题? 杨弘被袁术的眼神看得毛骨悚然,当即确定了一件事。 这天下还有比后将军更懂用兵之道的人吗? 当即躬身向袁术致歉道: “后将军恕罪,适才是臣失言了。” “大公子自幼便从后将军处学习韬略兵法,又岂是关羽小儿所能匹敌的?” 没错。 我刚刚是有意见,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见。 为了自己的前程,杨弘只能忍气吞声,认同袁术的战略构想。 “……哈哈哈,好。” 袁术一拍大腿,“既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 “曜儿,你即刻起兵去往钟离,严防关羽来袭。” 袁曜领命而去,袁术也彻底宽下心来。 “舞姬何在,伶人何在?” “前线战事,旦日可定。” “接着奏乐,接着舞!” 寿春大殿之上,又是一片歌舞升平。 …… 广陵这边,李翊等人也丝毫没有闲着。 刘备先命田豫领兵到高邮县、平安县屯兵,防备袁术绕袭。 一面加强广陵的城防。 设置了大量的鹿角围栏,陷阱马坑。 同时派出健儿,到山林里去砍伐树木,搬运石料。 一来开阔视野,防备敌军设伏。 二来补充城内的燃料,以及滚木、落石等守城工具。 而距广陵三十里开外,张勋、桥蕤的大军也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 袁术家底确实厚,为了广陵战事的顺利,给足了前线经费。 靠着袁术的财大气粗,袁军这些天打造了大量的井阑、冲车还有云梯。 这些都是攻城利器,可使攻城效率翻倍。 寻常人家谁敢一次性投入这么多攻城工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