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翊与刘备在平定青州袁谭的战事之后,一切都十分顺利。 不仅成功保住了琅琊,还从青州牵来了不少流民。 并缓和了与青州的关系,双方互通贸易,以物易物。 与此同时。 东海国相徐璆,在接到刘备的命令后,也是星夜赶到了豫州沛国。 此时陈珪已经重回沛相。 虽然上任时间不长,但是靠着陈氏此前在本地的影响力。 陈珪还是很快在沛国站稳了脚跟。 而原本被刘备留在小沛的陈群,也被调到陈珪身边为功曹。 陈珪老谋深算,他知道刘备调头来沛国的用意。 或者说知道李翊为何要建议刘备这么做。 自从刘备得到李翊后,走得每一步,都堪称精妙。 就比如让他陈珪重返沛国之举。 虽然只控制住了沛国以北,但却成功将彭城国与沛国连成了一片。 而在彭城与沛国相连的这一地带,储量着大量的铁矿资源。 加之这里水网密布,还有泗水、沂水,淮河等河流,交通也极为便利。 而李翊又献策让张飞带兵进驻鲁国,为的就是控制鲁沛。 完全掌握这一带的生铁资源。 如果陈珪所料不错,李翊下一步,就会在此地聚集人手,增开矿山。 联想到李翊近日又使人在江南购置大量战船的行为。 到时候生产出来的铁矿,便会通过淮水一路南下,源源不断地送往徐州。 直接把徐州打造为老刘立足天下的根基之地。 “……高,实在是高!” 老头子捋着颔下白髯,双眸明亮,对李翊的筹谋佩服不已。 “高什么,陈府君?” 陈到按剑走来。 “……呵呵,老夫是说李先生的谋划高明。” 陈珪弯唇笑道。 陈到素喜李翊,闻言,亦不觉喜上眉梢: “军师予我两千人守沛国,断言郭贡不敢来犯。” “我料郭贡见我军容,必然不战自退。” 哈哈。 陈珪也笑了,没想到陈到这么信任这个李翊。 “汝虽见李子玉算无遗策,只需鼓动唇舌,便能退却万兵。” “殊不知其为此,背后需做多少谋划。” “哦?府君此话何谓?”陈到瞪大眼睛问道。 “李先生遣汝领兵协防沛国,只是其中一手罢了。” “彼又表东海国相徐璆为汝南太守,令其重回豫州。” “此人与郭贡有旧,若要退兵,此人才是关键。” 陈到惊呼一声: “原来之前来的那位老先生,是军师派过来劝退郭贡的。” “我还只道他是……” 后半句没能说出口,陈到误以为这厮是靠着资历老,到前线镀金来了。 毕竟战事中最好捞油水,没想到这还是个隐藏大佬。 “不过据传郭贡在梁国时,少说聚拢了几万人。” “此次进犯沛国,至少也带有万余众。” “单靠徐璆一人,未必便能劝退郭贡。” “所以李先生便留了第三手。” 还有后手? 陈到惊得合不拢嘴,他一开始以为李翊让自己带兵来守沛国,就已经把手里的牌打完了。 没想到这还仅仅只是个开胃菜。 “叔至可还记得前日,张飞领兵进驻鲁国吗?”陈珪悠然说道。 “自然记得,听李先生所言,是为了配合沛国,利用鲁沛来威胁兖州侧翼。” “莫非……” 陈到心中已经猜到几许。 “不错。” 陈珪颔首,摇手一指: “就在两日前,张将军已经领兵南下,驻于城外。” “与我沛国形成犄角之势,而徐府君已经去了张飞大营了。” 陈到恍然大悟! 原来张飞南下,就是为了配合徐璆劝说郭贡退兵。 或以利诱,或以武力威慑。 软硬兼施,红脸唱罢唱白脸。 唔…… 陈到一时陷入沉思。 陈珪好整以暇地望着陈到,问道: “叔至将军,所思何事啊?” 陈到感慨道: “末将只是在想,仿佛一切都在按照军师的谋划进行着。”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留侯从高祖时,能制胜于无形。” “今日见着李先生,方知何谓才与天齐。” 陈珪年过半百,阅人无数,本以为元龙已是世间奇士。 直至见着李翊,方知小巫见大巫。 “李子玉乃青云之士,诚非庸人可比。” “今使君得知,正如高祖之得良、平二人也。” 就在两人在城头上聊得欢快之际,忽见不远处烟尘滚滚,旌旗蔽日。 喊声雷动,鸣鼓不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