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谭如果之前还有一点表演成分在里面的话,那此刻便是彻底地被刘备给感动到了。 一时间痛哭流涕,双目泛红。 抱着刘备就不肯撒手,活像是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李翊在旁边注视着, 亲眼看到袁谭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擦在刘备衣服上,突然有点儿庆幸自己不是主公了。 这收买人心,屈身下士可真不是一个好活儿啊。 不过场面还是相当感人的。 随袁谭一并来的,还有包括张郃、郭图在内的青州诸将。 众将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戚戚。 不少人脸上都有羞惭之色。 尤以张郃最为感慨,暗想道: “人言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我初时不以为然,今日见之。” “果真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 众将羞愧之余,心里也终于能长舒一口气了。 一路上他们都在担心此次被俘,会是什么下场。 听刘备这意思,估计不会太为难他们。 随后,刘备将众人请入县府。 设下酒宴,为众人接风洗尘。 刘备拉袁谭坐至自己身旁,使之成为与李翊唯二与自己同席而坐之人。 三人就这样并排坐着,聊天聊地。 袁谭本就敬慕名士,又得刘备厚待,心中自然对二人没了芥蒂。 这一聊下去,才发觉刘备能在一年之中将徐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在此次使出海上绕袭的奇策。 都出自他旁边那位年轻人的谋划。 在得知李翊一年里,为刘备从招募人才、献策屯田、乃至收服琅琊等一系列的事迹后。袁谭摇了摇头,直呼学不会,实在是学不会。 “谭肉眼凡胎,不识英雄。” “正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以为天地之广,不过如此而已。” “始至今日,方知明公之威,先生之谋。” “早知如此,不若当初不战之为欤,卷旗而降。” 袁谭羞惭满面,不断摇头叹息。 为防止袁谭继续自辱,刘备举起酒盏,拍了拍他的肩膀: “往事如风,尽去不提。” “自今日始,你青州与我徐州重归于好,不知可否?” 袁谭听刘备这意思,是要放自己回去啊。 忙点头如捣: “当然!之前是一时迷了心窍,若玄德公果真能放我回青州。” “我定当偃旗息鼓,再不在徐州起争端了!” 刘备听了这话很满意,这是他与李翊都希望听到的回答。 袁谭为防止刘备不信,当即俯身拜道: “明公高义!” “今若果真放我回去,谭来日必备好粮秣,金银绸缎,以报答明公今日之恩。” 刘备大喜过望,扶起袁谭重新坐下,与之共饮。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备只望日后两家和睦,再不加兵祸于百姓,足矣。” 袁谭赞叹道: “玄德公英才盖世,宽仁有度,恩义著于四海。” “自今日始,谭再不敢来犯徐州矣。” 善! 刘备停下酒盏,从身后取出一封文书,递给袁谭。 这是……? 袁谭有些茫然,展开一看,里面竟是刘备以徐州牧的身份,要表奏自己为茂才。 “玄德公,这!” 袁谭大吃一惊,自己兵败被擒,不仅能够被放回去,还能白捡一个茂才? “要谢便谢李先生吧。” “是先生力将今年的茂才名额,荐给了显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