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纷纷请求刘备不要走。 李翊见缝插针,上前道: “使君爱民如子,断不会舍你们而去。” “只是强宾不压主,青州本非我等所有,不好长留。” “若是诸位愿意,可与我等同回徐州去。” 让百姓们舍弃家园,跟刘备去徐州,刘备自己都没什么信心。 谁料众人竟毫不犹豫地跪伏在地,磕头如捣。 “愿意愿意!” “我等皆愿追随刘使君!” 只见清一色的百姓,全都愿意跟随刘备回徐州。 这一幕,使刘备震惊不已。 虽然他安顿百姓,会提供钱粮,也会借给他们田地耕种。 一般的贫苦的百姓确实顶不住这诱惑,可刘备还没提呢。 这些百姓居然就已经愿意跟着自己走了。 他刘备的魅力真有这么强吗? 刘备又惊又疑地望向李翊,李翊笑道: “青州战乱不比徐州少,百姓困于水火。” “今明公能带众人脱离苦海,自然能得人心。” 总结一句话, 袁绍宽厚,关袁谭什么事儿? 其实袁绍得人心,确实是因为他们家的法律宽松,赋税也相对更轻。 老百姓都念着他们家的好。 所以当袁谭陈兵青州时,百姓们几乎是夹道欢迎,为袁谭在青州的战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很快,他们就后悔了。 袁家大公子,似乎跟他们心目中的袁神不太一样。 袁谭重用群小,纵情淫奢,喜欢听信近信。 同时,他也有着“何不食肉糜”的缺点。 无法理解耕织收获的艰难。 而由于袁谭重用奸佞小人,导致这帮人得不到约束。 就监守自盗,贩卖公物,甚至掳掠田野百姓。 这些都触犯了百姓的核心利益。 而更过分的是,袁谭派人到各县去募兵。 只有交出财物的人才能够免征,交不出的就直接充军。 袁谭在青州算是把他老子的口碑给败光了。 以至于当时青州一万户口的县,登记在案的只有不到几百户,税收不到实际的三分之一。大家伙儿都忙着逃命去了。 你说, 当老百姓看到刘备来的时候,能不夹道欢迎吗? 凡事就怕同行衬托。 即便真有老百姓不认识刘备的,但两相对比,还能来一个比袁谭更差的吗? 刘备在得知原因之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没想到袁谭间接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 那他刘备就笑纳了! 刘备当即下令,分赐酒食给当地县民。 并且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去告诉左近县乡,只要愿意跟随他刘备回徐州的。 一律赠予钱粮,并借予土地耕种。 并承诺这段时间,他们会暂时停驻在兰亭。 凡事有愿意来的,一律敞开大门欢迎。 众百姓得知后,纷纷奔走相告。 一时间,小小的兰亭县,聚集了大量的流民百姓。 而就在刘备等候百姓之时,前线也传来捷报。 太史慈与徐盛两位将军成功截住了袁谭的败军。 并将之俘虏生擒,连带着的还有郭图、张郃等。 “善,大善!” “子义、文向不愧是军师保举的人,果真不负众望。” 刘备顿时欣喜万分,乐得合不拢嘴。 臧霸等泰山将也兴奋异常: “好啊,没有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这袁谭可是袁绍的大公子,怕是可以用他勒索到不少赎金。” 泰山帮到底是流氓团伙思维,光想着袁谭这颗头颅有多值钱了。 全然没有意识到像袁谭这么重量级的人物,身上蕴含着多大的政治价值。 孙观大声嚷道: “这次保卫琅琊,咱们不知死了多少泰山兄弟。” “纵然不让袁绍那厮赔我们钱粮,也该杀了袁谭,用其头颅祭旗。” “一来慰藉阵亡将士,二来振我徐州之威,使旁人不敢侧视我徐州!” 李翊嘴角扬起一抹无奈的笑容,道 “快意恩仇乃是江湖侠士之举,非政治集团士人之所为也。” 刘晔也在一旁冷笑: “杀了袁谭,结怨袁绍,又助了曹操。” “此般损己利人之举,诚为天下耻笑耳。” 被两个谋士无情嘲笑,众泰山将皆羞得面红耳赤。 臧霸作为泰山将首领,还是比较冷静的,主动上前询问道: “这袁谭已为我军阶下囚,是生是死不过主公一念之间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