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曹操站起身,背着手,深深地吸了口气。 “如此奇才,竟为刘备所得。” “……啧啧,苍天助刘不助曹啊。” 在短暂的气愤之后,曹操定下心神,下令道: “继续盯着徐州那边,李翊有任何举动,都要来向我汇报。” “喏!” …… 徐州,下邳。 刘备与李翊正联袂在湖边赏鱼。 他们很难得闲,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 即便今日得空一起赏鱼散心,嘴中却也在聊徐州的政务。 “先生的屯田之策,初见成效,去岁徐州各县均有丰收。”刘备赞赏道。 “这也多亏了糜家出力,还有子敬、子龙,国让他们的不懈于内。” “不过收上来的粮食,当要还一些给当地的豪强们。” 李翊不忘提醒,他们能在徐州如此顺利的展开屯田,少不了本地士人豪强的支持。 他们让出田地,帮忙聚拢流民,提供种子工具,中间有自愿的,也有糜家、陈家出面斡旋的。 但这些好处当然不是白拿的,政府承诺只要迎来丰收,就将收上来的粮食分一部分给他们。 等于是政府借你们的田地,帮你们耕种。 中间如果遇到战乱、饥荒,这些风险都是由政府承担。 得益于如此良策,徐州的士人豪强才纷纷支持刘备的屯田。 其实按照刘备的性格,他是不愿低头妥协的。 但李翊告诉刘备,徐州本地豪强盘踞百年,不是一朝一夕能拔除的。 一时的忍让不是妥协,而是为了将来能展开更大的宏图。 刘备自是对李翊无条件信任,最后屯田初见成效,也证明了李翊当初的建议是对的。 不过…… “徐州连遭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苍生困于水火。” “如今好不容易收上些粮食,却还要还一部分给本地豪强,委实可叹。”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