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能与我等携手,未尝不能与泰山寇一战。” 王脩的抚慰之言果然有效,孔融重新打起精神。 自负了一世的他,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 他放心的将北海军的全部指挥权都交给了王脩。 “叔治,汝乃我亲信之人。” “今日势穷,北海兵士全听汝一人调遣,不必再顾及我。” “喏。”王脩躬身领命。 “将士们听令,速速往南突围!” 王脩一声令下,北海兵奋起精神,集中力量向南打去。 那队几十人的队伍也十分骁勇,在北海军的配合下,很快汇合在一处。 领队之人身披重甲,虎背熊腰的壮汉,手提长刀,上前叙礼: “某乃莒县徐盛,蒙刘使君征辟,正欲应征,却闻说使君要北上救援孔北海。” “故领着乡里人,前来相助,不想竟在此处遇着北海。” 原来徐盛,误将刘备假道灭虢的消息当真,真以为刘备要去北海。 便提前带着乡里人赶往北海去了,想着在那里建功,也好回应刘备的赏识。 不想半路上遇上了泰山军围攻孔融,徐盛便果断带人突入阵中,前来救援。 王脩闻言大喜,上前拍了拍徐盛的肩膀: “幸得徐壮士及时赶到,否则我等危矣。” 说着,他回眸瞥了一眼徐盛背后的士兵。 按徐盛自己的说法,这些人都是他的乡里人。 可乡里人竟愿意追随他深入险境,而且这些人连带着他徐盛本人在内,都装备精良,披有甲胄。 估计这徐盛也是乡里豪强。 念及此,王脩便将徐盛引见给孔融。 孔融直言道: “今日穷困至此,却能得壮士冒死相救,融感激不尽。” “只是泰山寇势大,汝二人倒不如引兵杀出重围自去,不必将性命交付在此地。” 徐盛正色道: “相国说的哪里话来?盛今日到此,正是为救相国而来。” “哪有中道而废之理?” “不错。”王脩也在一旁帮腔,“今日只有鏖兵死战之士,并无苟且偷生之徒。” 孔融大受感动: “既如此,融便将身家性命尽属托付两位了!” 一言蔽,孔融此刻也热血沸腾,战意激昂。 拔剑在手,咬紧牙关,厉声喝道: “全军听令,跟随本相全力向南冲杀,今日誓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国…… 王脩见到这幅情景,鼻头有些发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