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琅琊国相萧建,严格意义上讲,作为徐州牧的刘备对他是没有指挥权的。 也就是说萧建可以不服从刘备的命令。 但从现实来看,仅仅只掌握了莒县一隅,四面又被泰山军团团包围,萧建是不可能同时得罪两家的。 他必须在臧霸与刘备当中选一个。 而前者是完全不可能的选项,萧建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这帮泰山寇。 臧霸也与萧建积怨已深,双方是不可能达成和解的。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选项了。 刘备现在是坐实了徐州牧的名头,当他抛来橄榄枝时,似乎由不得萧建拒绝。 萧建来到城头,再次展开刘备送来的那一封书信。 信中写道: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举兵。” “彼时山河黎庶,悉毁兵灾。” “良知仁善,皆没战祸。” “备有心匡扶汉室,奈何一人之力有穷,唯求志同道合者并肩。” “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 “君岂愿徐州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 “昔乐毅攻齐,呼吸间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之故也。” “备虽非乐毅,公亦非田单,何不取书来城下与备共议徐州大事?” 老刘写的这封信煽动性很强,不卑不亢,向萧建阐明了当前琅琊的利害关系。 概括就是,配合我们,收复琅琊,你便是徐州的功臣。 倘若你希望臧霸、孙观之流,在各自的莒县称王称帝,那你自己也很难明哲保身。 一句话总结,割据无望,灭族有份。 “……唉。” 萧建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城外那遍布山野的徐州兵,心中已知大势已去。 “开门,献城。” “……” …… 萧建向刘备投诚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开阳。 臧霸得知后,大惊道: “莫非玄德公疑我耶?” 遂召集众泰山将,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萧建素与我等不睦,今向刘玄德投诚,我等将置身何处?” “诸公将身家性命托付于臧某,那我自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置众兄弟的前程于不顾。” “不若举兵同往莒县,向刘备投诚,公等以为如何?” 孙观、吴敦、昌豨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一样的表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