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公孙瓒才是决定赵云与田豫去留的最终因素。 现在的时间线已经是194年了,公孙瓒也来到了人生中最癫狂的时候。 自他杀了刘虞以来,野心膨胀,记过忘善。 睚眦必报,肆无忌惮的压榨百姓。 俨然从一个保疆守土的护民官,蜕变成为了害民贼。 要知道赵云、田豫皆是高尚君子,尤其是赵云。 他是非常爱护百姓,同情底层人民的。 公孙瓒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令赵云失望透顶的。 只是碍于上下级关系,赵云不好说什么。 并且赵云与公孙瓒的关系本身也不算好。 赵云初次投靠公孙瓒时,公孙瓒就曾问赵云为什么选择自己。 赵云却非常诚实的说,“如今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生灵有累卵之急,我们常山人决定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 “所以并不是因为要疏远袁绍而投靠公孙将军你。” 所以,赵云作为常山人,没有投靠冀州老大袁绍,而是选择公孙瓒,只是单纯不喜欢袁绍的所作所为。 只是没想到公孙瓒也没好到哪去。 尤其这几年越来越疯批,就跟着了魔一般。 公孙瓒尤其喜欢迫害豪族出身的士人子弟,他认为他们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即使得到了重用也不会感恩。 这个看法就过于武断了,一杆子拍死所有人。 军阀强如董卓、吕布也懂得笼络士人豪族。 刘备这么照顾百姓,也知道要尽量拉拢世人士人豪族。 可要说公孙瓒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他也没有。 他是“打土豪,田地都归我”。 并且还重用一些庸人,甚至和小商小贩结拜。 这些人一面敛财过亿,成为新贵,一面又巴结讨好公孙瓒。 在公孙瓒看来,这或许就是他所谓的“懂得感恩”吧。 所以, 就公孙瓒这小人得志的嘴脸,怎会不让下属心寒? 赵云离开刘备后,其实也并没有回到公孙瓒身边。 正如他对刘备说的那样,“终不能固守小节,而助纣为虐。” 这说的就是公孙瓒。 赵云不想背上背主的骂名,却也不想助纣为虑。 索性干脆留在常山老家不走了。 直到公孙瓒覆灭以后,赵云这才能够名正言顺的去投靠刘备。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