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轰!” “轰!” “轰!!” m4谢尔曼坦克发出咆哮声,小鬼子看似坚固的阵地被一炮干塌。 这辆由灯塔帝国生产的坦克,尽管在欧洲战场上遭遇日耳曼帝国坦克时,被称为“谢尔曼馒头”。 但在亚洲战场上,却显露出无敌的风采。 “谢尔曼大馒头”这个绰号,是二战时期日耳曼帝国陆军对灯塔帝国陆军军M4谢尔曼坦克的嘲讽绰号。 这主要源于其在欧洲战场面对日耳曼帝国陆军新型坦克时的性能劣势以及易燃特性。 谢尔曼坦克的装甲防护相对较弱,面对日耳曼帝国陆军的虎式、豹式坦克的高威力火炮时,如同“蛋壳”般脆弱,容易被击穿。 其主炮口径和穿甲能力也不及日耳曼帝国陆军坦克,难以在远距离有效击穿日耳曼帝国陆军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 同时,M4谢尔曼坦克早期型号采用汽油发动机,被击中后极易起火爆炸,如同“打火机”,导致乘员生存率低。 在诺曼底登陆等战役中,谢尔曼坦克常需以数量优势弥补性能不足,5辆谢尔曼坦克可能才能摧毁1辆日耳曼帝国陆军坦克, 而谢尔曼坦克在太平洋战场能轻松碾压东洋帝国陆军的轻型坦克。 在太平洋战争中,谢尔曼装备的75mm M3主炮或威力更强的76mm M1主炮。 这两种火炮发射的高爆弹 对小鬼子陆军的土木工事、机枪碉堡等目标具有毁灭性效果,为步兵清扫障碍的能力极强。 而小鬼子的主力坦克,如九七式中型坦克和九五式轻型坦克,其装甲非常薄弱(最厚处通常只有20-30毫米),且多为铆接结构。 谢尔曼的75mm炮可以在任何常见交战距离上轻松击穿 任何小鬼子坦克的正面装甲,往往一击必杀。 同时,由于小鬼子缺乏有效的重型反坦克炮。其主力反坦克炮——九四式37mm炮——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几乎无法击穿谢尔曼的正面装甲(51-63毫米,并有倾角),只能威胁侧面或后方。 因此,在战场上! 小鬼子只能抱着炸药包、地雷或使用“刺雷”(一种单兵反坦克爆雷)抵近攻击,才能对谢尔曼构成威胁。 而谢尔曼通常有海军陆战队或步兵的紧密伴随,这些步兵会清除试图靠近的小鬼子的“肉弹”,使得自杀式攻击的成功率很低且代价高昂。 甚至曾有记录显示,小鬼子的九七式坦克的57mm短管主炮在极近距离射击谢尔曼装甲时,炮弹竟然被弹开,无法造成有效伤害。 这对小鬼子坦克乘员的心理是毁灭性打击。 简而言之:谢尔曼打小鬼子的坦克:一炮一个。 小鬼子打谢尔曼:基本打不穿。 谢尔曼坦克进攻过程中,有步兵兄弟保护,不怕“肉弹”。 因此,谢尔曼坦克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 灯塔帝国陆战队和陆军手中的一把无坚不摧的“开罐器”,有效地摧毁了小鬼子的防御体系。 目前,新编第38师装备的谢尔曼坦克数量并不多。 但足以给小鬼子带来巨大的打击。 除了正常坦克之外。 还有被改造成喷火坦克的谢尔曼坦克。 重达30.4吨的谢尔曼喷火坦克,将主炮替换为短身管75毫米榴弹炮。 同轴机枪保留,部分型号在炮塔顶部加装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