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武英殿内亮着灯火。 朱元璋坐在御案前,还在批改奏章。 在一个不近不远的位置,守着的中书舍人王敏,都已经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了。 但朱元璋依旧不觉困倦。 不仅不困,反而还越发的精神起来。 “砰!” 一巴掌狠狠的拍在桌案上,朱元璋怒气上涌。 正在那里打瞌睡的中书舍人王敏,猛然一个激灵,整个人瞬间就精神了。 忙朝着皇帝那里看去。 已经做好了请罪的准备。 结果一眼看过去,发现皇帝只是盯着手中奏章,面有怒容。 提起来的心,顿时放了下去。 还好,还好,陛下不是因为看到自己打瞌睡发怒。 放下心的同时,也禁不住升起了满满的好奇。 这是什么人,上了什么奏章,在里面言说了何事? 竟然把皇帝给气成了这个样子? 这……只怕有人要倒霉了。 朱元璋倒是没有注意到,中书舍人王敏打瞌睡的小动作。 就算是注意到了,也不会太在意。 上辈子的他,若是见到自己这个皇帝在辛苦做事,边上却有人打瞌睡,心中必然不快。 出口训斥也是有的。 但如今的他,早就不会如此行事。 跟着身体素质超好的他熬夜,熬不过也属实正常。 都到了这个点了,打个瞌睡,也情有可原。 此时的他,满心怒火翻滚不休。 大部分的心思,都在这奏章的内容上。 这奏章是莱州府送来的。 大致的意思就是倭寇在八日前,入寇了莱州。 劫掠走了大概一千五百贯价值的粮食,牲畜,工具等东西。 并有六名大明百姓,死于倭寇之手! 对于倭寇,朱元璋那是真的没有任何的好感! 元朝时,就时有小股倭寇袭扰沿海。 大明建立后,这等情况依然存在。 上辈子就是洪武八年,倭寇袭扰了登州,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所以前段时间,朱元璋还专门向沿海地方,尤其是登州以及莱州,青州等地传达了命令。 让他们做好抵御倭寇的准备。 吴祯那里,自己也去了命令,让他看好倭寇。 他这个靖海侯,领着备倭水师,就是干这些的。 结果现在,登州那里没有遭受倭寇,莱州那里却被倭寇入侵了。 还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 朱元璋要是不恼怒才是怪事。 而且,倭国的那怀良亲王,还在洪武三年时,把带着自己诏书,出使倭国,告诉倭国元朝已经被灭掉,现在他们换爸爸的使者给斩了。 在接下来的,大明的两百多年里,倭寇骚扰沿海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还越演愈烈。 不然的话,戚继光也不会少年时就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来明志。 后面更是带着赫赫有名的戚家军,扫荡倭寇…… 虽然很多倭寇都是假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里面真倭也是一直存在的。 这些就足够让朱元璋对倭寇恼怒异常了。 就更加不要说,在现在的十几年里,了解到了倭寇,对华夏都进行了怎样的入侵,都弄出来了多少罄竹难书的累累恶行了。 从东北,到华北,到华中…… 别的不说,单单是自己脚下的应天府城,几百年后就有三十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 此等情况下,朱元璋哪里能忍受的了? 见到从莱州那里送来的消息,又焉能不怒? “写诏书,告诉百姓们,都准备好刀子,倭寇们来了,杀了再说!” 朱元璋转头,望着中书舍人王敏吩咐。 朱元璋很想再加上一句,杀死一个倭寇者,给钱三十贯,或者是给同等价值的粮食。 但话到了嘴边,最终又咽了下去。 不是他舍不得钱。 而是担心这样的命令下达后,会有不少人杀良冒功。 斩杀大明本土百姓,充当倭寇来换钱。 一条人命三十贯,对于地方上的很多人来说,再划算不过。 杀些穷苦百姓,就能赚到许多钱,这不比什么买卖都划算? 朱元璋相信,他真的下达这样的命令,那么接下来短短时间里,沿海各地肯定会倭寇入侵不绝。 甚至于一些神勇的倭寇,都能往内地杀入几百里,然后被忠义之士斩杀,拿着人头换钱。 他的本意是想要以此激起沿海之人,抵抗倭寇的决心,保卫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 但真到了下面,只怕不仅起不到多少正面效果,反而还会给众多百姓,带去更大的灾难! 天下事最难的就在这里。 很多明明都是本意很好的政策,可到了下面施行时,往往会被人执行的乱七八糟。 弄的乌烟瘴气。 好政策,愣是给弄成了残民的政策。 他经历过许多事,本身就是从最黑暗的时代里,挣扎着生存过的。 对于下面的一些门门道道,知道的很清楚。 倭寇这件事,暂且以防御为主,忍耐一二。 等着手废除了海禁,重开了市舶司,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后,就到了算总账的时候。 到了那时,便是国仇家恨一并算! 必然要将其炮制舒服了! 王敏运笔如飞,将之记下。 并准备润色一番,而后写成诏书。 由皇帝盖上玉玺,明日加盖了中书省的印后,正式颁行。 结果,朱元璋的声音却在此时响了起来。 “不必有什么润色,就按咱的原话写。” 王敏闻言,神色微微一动,停止了打腹稿。 出声应是。 他知道皇帝这般做的用意,是为了让底下的那些百姓们,都能一听就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也知道皇帝之前,多有用白话下圣旨的举动。 甚至于在中都城祭天之时,都能满口大白话的向上苍认错。 但王敏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如此做好是好,但只怕到了许多人口中,尤其是经过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渲染之后,又会变成陛下没有学问的一大佐证。 觉得陛下出身低,就注定了学问不成。 却不知道人都是可以改变,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吕蒙那等人,都能被孙权一番劝学之后,都来了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当今陛下天人之资,悟性很高,而且学习上面分外刻苦。 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没有上过学的放牛娃了。 岂能还用以往的目光去看他? 只可气有些人自视甚高,一向眼高于顶,傲慢惯了。 不肯正视情况。 “不必有什么顾虑,只管这般写。 不必理会那些苍蝇几只嗡嗡叫。” 朱元璋看出了王敏的迟疑,摆了摆手,浑不在意的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