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人心,将相,帝王,洪流(求月票)-《太平令》


    第(2/3)页

    宇文烈的重枪缓缓垂下来。

    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个人的豪勇所难以击破的对手,这清冷的神将扫过眼前忧心忡忡的魏懿文,还有老成的贺若擒虎,只自冷声道:“诸公来得倒是快。”

    “先前秦玉龙之妻出事的时候,为何迟了”

    众皆无言以对。

    宇文烈将重枪放在坐骑一侧勾上,忽而抓住一侧的战弓,抬手拈箭,一夹马背,战马长嘶人立而起,宇文烈立在战马背上,拉开战弓,箭矢锁定前方,在一阵惊慌失措当中。

    箭矢如同流光一般,从众人身前凿穿过去。

    在国运加持的影响之下,箭矢的威能降低,但是仍旧是狠狠的凿穿了前方的亭台,园林,姜远听闻外面宇文烈吵闹,心中烦闷,只和美人逗趣,旁边有宦官伺候着。

    “宇文烈,嗐,小的便是说,宇文烈大将军这样出身于大家族的神将,就是不服从管教,谁不知道呢,这位神威大将军只尊奉那赵王殿下,眼里,哪里还有陛下您呢。”

    姜远烦闷,只是道:“宇文烈国家柱石,你安敢编排。”

    却忽而眼前一,那宦官惨叫,被一枚箭矢直接钉在了墙上,鲜血流淌,呆滞之后,就不断惨叫着,姜远呆呆坐在那里,他颤抖着抬起手掌,抚摸脸颊。

    有些火辣辣的刺痛感。

    把手收回来一看,刺目的鲜血。

    姜远猛地弹起身来,面色煞白,噔噔蹬后退,呆滞许久,说不出话来,只是觉得胸中气闷,脚下虚浮,得要重重按着一旁那桌子,才勉强稳住。

    “陛下,陛下救命啊,陛下!”

    惨叫的声音传来。

    姜远抬起头来,看到那个小太监被钉在墙上,扭曲,挣扎,惨嚎着,但是那箭矢上的劲气刚猛肃杀,一股一股的凌冽之气,他就看着那太监在墙壁上挣扎着,慢慢的不动了,然后死了。

    四肢垂下来。

    姜远也上过战场,杀死过人,但是作为皇帝之后,这一箭几乎就是擦着他的脸过去的,仍旧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心理阴影,手掌攥紧,牙齿紧咬,眼底有混合暴戾和恐惧之心。

    “宇文烈!”

    皇宫正门外,群臣百官惊惧,贺若擒虎怒:“宇文烈!”

    宇文烈只是放下弓箭,将这弓箭抛在地上,冷淡道:

    “我没有杀他。”

    “若要演戏的话,去皇帝面前演。”

    宇文烈冷然而去,马蹄落在道路上,发出清脆有节奏的马蹄声,径直地扬长而去了,只留下身后众人,一个一个的脸色,都极为难看。

    宇文烈灭郭氏满门,提枪锋闯禁,然后纵马归去,重新回到秦府的时候,薛佩君才刚刚收拾好东西,带着孩子,并一些东西一并出来。

    宇文烈让薛佩君和孩子坐在马背上,亲自提枪牵马。

    直接去了赵王府邸,道:“我和秦玉龙只是同僚,若你来宇文家,难免有闲言碎语,由赵王照顾,无人敢乱言语半分。”

    赵王姜高毫不犹豫同意下来。

    收拾一处院落,让薛佩君母子住下。

    告知他们,他必以生死庇护,让他们不用担心其他,好好生活就是了,安顿了薛佩君两人之后,姜高抿了抿唇,踱步走出,看一处湖泊前面,宇文烈安静坐在那里,神色浅淡。

    姜高整理了下自己的仪容,迈步往前,道:

    “玉龙他在外为国家征战,皇帝却做出这样的事情,委实是大错之事,听闻是那光禄大夫郭衍君教唆挑拨的,那人已经被宇文将军所诛了。”

    宇文烈看着湖泊,道:“奸臣挑拨”“那么,在先帝时代,为什么他没有跳出来做奸臣”

    姜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叹了口气。

    宇文烈道:“臣子不过只是帝王心中的映照,郭衍君在先帝时,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能臣,被封光禄大夫之名号,颇受看重恩宠,妙笔生,处理公务尤其得心应手。”

    “先帝驾崩,姜远即位。”

    “他怎么就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奸臣”

    “无所谓奸臣,忠臣,他这样的人不过只是随波逐流的寻常之人,皇帝有能,他就是忠臣干吏,皇帝如姜远,他就是只知道投上所好的奸臣。”

    姜高叹了口气道:“宇文将军这一番话,可不能乱说。”

    宇文烈道:“姜远在登基之前,尤自可以忍耐伪装,登基之后如今只两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彻底不装了,所作所为,渐渐得恣意起来。”

    “如今,岂能是秦王的对手”

    姜高顾左右而言他,并不应宇文烈的话。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宇文烈直接挑明了。

    言简意赅道:“你若有此心,我可帮你。”

    姜高道:“岂能做此大逆不道的谋反事情”

    宇文烈注视着姜高,道:“殿下看重的是天下,还是为自己一个人的名望”

    姜高缄默,长叹息,道:“宇文将军懂得兵书,应该读史不多,在青史之中,只是修建宫室,如果不胡乱伸手去干涉国家军队大事的,往往还算是平庸,甚至于不错的皇帝。”

    “最怕的便是虽然在皇宫当中,却刚愎自用。”

    “非要亲自主掌战场,要告诉千里之外的将士如何大战的那种人,远儿的所作所为,在青史之中的诸多皇帝里面,其实不算是什么,况且……”

    “我若登基,恐怕反倒不利于大应国。”

    宇文烈道:“你若登基的话,难道还会将姜素召回吗”

    姜高摇了摇头,回答道:“我若是登基的话,自然不会唤回姜素太师,这等事情,我还是不会做的。”

    “但是我的思路和理念,不是以征战为主,我一定尝试和李观一议和,以免连年征战之苦,生灵涂炭;而太师姜素则一定是绝对的主战派。”

    姜高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自嘲的神色:“你知道吗”

    “宇文,真正麻烦的不是朝堂里有个恣意钱,沉湎享乐的皇帝;而是朝廷里面的新的皇帝,摩拳擦掌,打算真的要做点什么。”

    “到时候朝廷和军队里面有两个声音。”

    “一个主战,一个主和,百官和士兵到底该怎么做。在现在这样的危亡之极,国家之中,只能够有一个声音,如远儿这样的享乐,对于国家来说,反而是破坏力最小的了。”

    宇文烈看姜高的决意,这个曾经的太子不是不明白现在的局势,但是他更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经养成的性格,和姜素之间的,那种剧烈,无法调和的冲突。

    现在,姜远什么修筑宫廷,纵情声色。

    对于一个中原霸主级别的国家来说,还不是什么动国本的事情,可若是时而要战,时而要和,反倒是麻烦了,姜素和李观一在前线征战。

    李观一发现,这老家伙开始轮换换兵了。

    姜素调动后方的兵员,替换了之前和麒麟军交锋的军队,每三月一次轮换,让所有的应国精锐都有和秦皇,以及麒麟军交锋的经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