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个锦衣卫相继离开了圆台,站在了外围。 “安放灵石。” 大手一挥,锦衣卫千户高声吩咐道。 “是。” 上百名锦衣卫分别取出了一枚天青色晶石,全都安放在了圆台上面的孔中。 下一刻,一道天青色光柱冲天而起,通天彻地,散发着朦胧的氤氲,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无独有偶,长安西内苑中,一个更加硕大的汉白玉圆台似乎接收到了讯息,同样散发着天青色的光芒。 “陛下。” “传送阵已经核准。” “目前接入的子阵毫无阻碍,随时可以进行第一次传送。” 锦衣卫指挥使李君羡连忙禀报道。 “哦?”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承乾抬头一看,淡淡道:“既然准备的差不多了。” “那就让吴王、齐王、晋王来一趟。” “看看谁先前往分封。” “是。” 御前内侍匆匆下去传诏了。 “陛下。” “末将想求一个恩典。” 李君羡纠结了好一会儿,才咬着牙出言道。 “你想让朕寻一位亲王,让李君协任卫将,前往就封。” “你想清楚了没有?那可是你的嫡长子。” 眼睑微动,李承乾一语道破他的想法。 这不只是李君羡,兵部、大宗正院近来接到了不知道多少勋贵子弟希望任藩王卫将,随同就藩的请求。 毕竟,自那日端午夜宴以后,大唐就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诸多勋贵修炼了《长春功》,沉疴尽蜕,寿命延长,爵位能够带来的福利更是不必说,没有人愿意提前退下,将爵位传续给子嗣。 在这个时候,原本充当接班人的这些勋贵子弟就变得可有可无,陪同藩王开疆拓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武连郡公李君羡的嫡长子李义协才24岁,被誉为赵郡李氏的青年俊杰,可不简单。 “回陛下。” “末将已经想明白了。” 李君羡一字一句地说道。 “那好。” 李承乾淡淡道:“越王李贞擅长骑射,爱好文史,治君理政颇有才华。” “母族涿郡燕氏,祖孙三人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为北朝军事贵族。” “如若你能说服赵郡李氏支持李贞就封于外,李义协便可为越王左卫将。” “告诉他们,陇西李氏本族已经决意支持诸王就藩。” “是。” 闻言,李君羡心中一激灵,连忙应声。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同属五姓七望,除此之外,只剩下一个荥阳郑氏。 前者已经答应了下来,想必荥阳郑氏也在陛下的算计之中,赵郡李氏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这不是通知,而是皇帝的命令。 不多时,李君羡怀着沉重的心思离开了太极宫,吴王李恪、齐王李佑、晋王李治却满怀期冀的进入了甘露殿。 “陛下。” 三人不约而同的行了一礼,君臣之义明晰。 “来了?” 李承乾看了一眼,吩咐左右:“把东西拿出来。” “是。” 左右内侍取出了一副地图,上面用朱砂勾勒出了四个地方。 ‘哦吼!’ 李恪、李佑、李治对视了一眼,彼此脸上的兴奋之色根本压抑不住。 三王的王府属官、亲军护卫都指挥使司也早都配备齐全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春风。 “身毒(南亚)、尼罗洲(非洲)、殷洲(北美洲)、商洲(南美洲)。” “象儿已经选了殷洲,你们可以各自择其一。” “尼罗洲还需要等一段时间,帝国已经在准备向大食开战了,大食灭亡之后,才能向尼罗洲开拓。” “三个地方的情况,你们或多或少也了解了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