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晋王开府建衙,为之奔走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都是关陇门阀代表人物。” 接着,崔虞再度补充了句。 ‘关陇门阀!’ 眼眸一眯,李恪面无表情道:“长孙无忌。” 贞观十一年,李恪前往安州赴任,同年末,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其游猎过度、损坏庄稼,为此,李世民下诏斥责李恪,免去其安州都督职,削减封户三百户。 这件事可以说是李恪人生最大的转折,一度从朝野闻名的贤王变得声名狼藉。 “殿下。” “贞观十三年,陛下下旨废除世袭制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和出藩情况待考。” “出镇各地的藩王除了您,还有蜀王、蒋王、越王、纪王。” “其它两位皇子年岁尚幼,并未封王,在京藩王除了魏王,尚有晋王。” “若依陛下之旨,诸王理应回朝待政。” 就在这时,崔虞话语幽幽道。 ‘嗯哼?’ 李恪挑了挑眉,感兴趣道:“崔长史以为本王可以趁着此次完婚之机,留在长安。” “只有殿下一人,或许此事难成,可要是太子殿下愿意出手,未尝不可。” 目光如炬,崔虞继续道:“山东士族支持魏王,关陇门阀支持晋王。” “东宫收摄庶族,本就与二者有天壤之别。” “太子殿下大力促成殿下与兰陵萧氏的通家之好,无外乎让江南士族站位。” “不管殿下如何作为,只要您站在朝堂上,那就是第三股势力,足以抗衡魏王、晋王。” “所以,大兄必然会支持我回京。” 李恪脱口而出。 “殿下英明。” 崔虞及时止住了话茬。 “本王明白了。” 目光幽深,李恪冷肃道:“既是大兄需要,本王义不容辞。” 第(2/3)页